寇邓 [ kòu dèng ]
东汉 寇恂、邓禹 的并称。二人皆 光武 中兴名将。
呆登登 [ dāi dēng dēng ]
呆邓邓。
呆顿顿 [ dāi dùn dùn ]
呆邓邓。
明辟 [ míng pì ]
(1).明君。《书·洛诰》:“朕復子明辟。” 蔡沉 集传:“明辟者,明君之谓。”《北史·隋越王侗传》:“今海内未定,…
逋虏 [ bū lǔ ]
逃寇,流寇。 晋 陆云 《盛德颂》:“逋虏雾散,遗寇云彻。”
扑讨 [ pū tǎo ]
讨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扑讨凶逆,以寧社稷。”《南史·邓元起传》:“若寇贼浸淫,方须扑讨,董督之任,非我而…
他能 [ tā néng ]
其他才能。《史记·佞幸·邓通传》:「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
不邓邓 [ bù dèng dèng ]
同“ 不登登 ”。 元 杨显之 《瀟湘雨》第三折:“则见他努眼撑睛,大叫乎,不邓邓气夯胸脯。” 元 无名氏 《黄花峪…
二十八将 [ èr shí bā jiāng ]
指佐助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的二十八个有功的武将。明帝永平中,绘“二十八将”像于南宫云台,故又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为…
寇枿 [ kòu niè ]
同“寇孽”。残余的寇匪。
养寇 [ yǎng kòu ]
谓姑息纵容盗寇。《新唐书·张伯仪传》:“博士 李吉甫 议,以中兴三十年而兵未戢者,将帅养寇藩身也。”《宋史·陈过庭传…
邓艾吃 [ dèng ài chī ]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邓艾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后即以“邓艾吃”谓人口吃。唐 李商隐《骄儿…
邓家铜山 [ dèng jiā tóng shān ]
同“邓氏铜山”。《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一愿得邓家铜山,二愿得郭家金穴。”一本作“邓氏铜山”。
高勋 [ gāo xūn ]
大功勋。《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虽 寇 邓 之高勋, 耿 贾 之鸿烈,分土不过大县数四。” 晋 葛洪 《<抱朴…
外寇 [ wài kòu ]
指入侵的敌寇:抗击外寇。
小司寇 [ xiǎo sī kòu ]
周 官名。司寇的属官,为司寇的副贰。见《周礼·秋官·小司寇》。参见“五大夫”。
御寇 [ yù kòu ]
(一)、即 列御寇。相传为 战国 郑 人,属道家者流。《庄子·田子方》:“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明 高启《出郊抵东…
蚁寇 [ yǐ kòu ]
亦作“螘寇”。犹言小寇,乌合之众。
吴邓 [ wú dèng ]
(一)、汉吴汉、邓禹的并称。(二)、汉吴王濞和邓通的并称。
木直自寇 [ mù zhí zì kòu ]
释义 义参「山木自寇」。见「山木自寇」条。
邓攸忧 [ dèng yōu yōu ]
同“邓攸无子”。元 柯丹丘《荆钗记·启媒》:“嗟吁独负 邓攸 忧,一子难留。”
邓穴 [ dèng xué ]
同“邓氏铜山”。明 许自昌《水浒记·论心》:“财疎 邓 穴钱,义仗 夷门 剑。”
伪走 [ wěi zǒu ]
假装逃走也。《左传·桓公九年》:「邓人逐之。」注:「楚师伪走,邓师逐之。」
敌寇 [ dí kòu ]
侵略者;入侵的敌人:抗击敌寇。歼灭敌寇。
赍粮藉寇 [ jī liáng jiè kòu ]
赍:资助;藉:同“借”;寇:贼寇。借给敌寇兵器,送给盗贼粮食。比喻做有利于敌人、坏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