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犀 [ gǔ xī ]
古代 岭 南所产的一种犀牛。
贼古子 [ zéi gǔ zǐ ]
见“ 贼牯子 ”。
牯牛岭 [ gǔ niú lǐng ]
简称 牯岭 。在 江西省 庐山 。因有岩石状如牯牛而得名。为我国著名风景区之一。 清 末先后为 英 、 法 、 美 …
贼牯子 [ zéi gǔ zi ]
亦作“ 贼古子 ”。方言。小偷,扒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二:“‘糟糕,贼古子跑了。’ 陈大春 叫唤。”《人民…
兕犀 [ sì xī ]
犀之雌者。明、张自烈《正字通》:「犀,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兕犀,即犀之牸者。」
牸犀 [ zì xī ]
雌性的犀牛。又称兕犀、沙犀。《新唐书·地理志四》:“﹝ 鄯州 ﹞土贡:牸犀角。”《尔雅翼·释兽一》:“牸犀之角,文理…
沙犀 [ shā xī ]
雌性犀牛。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犀》:“犀字,篆文象形。其牸名兕,亦曰沙犀。”
犀皮 [ xī pí ]
(一)、犀牛皮。(二)、见“犀毗”。
影犀 [ yǐng xī ]
犀的一种。亦称明犀。
骇鸡犀 [ hài jī xī ]
亦作“骇鷄犀”。犀角名。
水犀甲 [ shuǐ xī jiǎ ]
用水犀皮制成的护身甲。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今 夫差 衣水犀甲者十有三万人。” 徐天祐 注:“水…
犀象 [ xī xiàng ]
(一)、犀牛和象。(二)、犀角和象牙。
象犀 [ xiàng xī ]
(一)、象和犀。(二)、指象牙和犀角。
犀仆 [ xī pú ]
亦作“犀兵”。亦作“犀伻”。古时称来使。
驳犀 [ bó xī ]
亦作“駮犀”。斑犀。《东汉观记·陈遵传》:“ 陈遵 破 匈奴 ,詔赐駮犀剑。” 吴树平 校注:“駮犀剑三字原误作‘骇…
犀渠 [ xī qú ]
(一)、古代传说中的兽名。(二)、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韦昭注:“肥胡,幡也…
犀轩 [ xī xuān ]
古代卿所乘的用犀皮装饰的车。后用以敬称人的行踪。《左传·定公九年》:“﹝ 齐侯 ﹞与之犀轩与直盖。”杜预 注:“犀轩…
犀轴 [ xī zhóu ]
(一)、用犀角制的书画卷轴。(二)、即犀角带。
铁犀 [ tiě xī ]
铁铸的犀牛。古代传说犀角可避水,因铸铁犀置江河边,以镇水患。
明犀 [ míng xī ]
文犀的角。因其角表面光泽发亮,故名。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二:“吠勒国 贡文犀四头,状如水兕。角表有光,因名明犀…
牙签犀轴 [ yá qiān xī zhóu ]
牙签犀轴(牙籤犀軸) 见“ 牙籤玉轴 ”。
犀利 [ xī lì ]
(刀、剑等)锋利,锐利。也形容言词尖锐明快,目光锐利:谈锋犀利。文笔犀利。目光犀利。
犀兕 [ xī sì ]
(一)、犀牛和兕。《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那?”《列子·仲尼》:“吾之力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
犀牛 [ xī niú ]
犀的俗称。其状如水牛,故称。《汉书·平帝纪》:“二年春, 黄支国 献犀牛。” 颜师古 注:“犀状如水牛。” 唐 杜甫…
奴角 [ nú jiǎo ]
(一)、犀牛的别名。(二)、指犀牛鼻上之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