鹘兀 [ hú wù ]
犹糊涂。
鹘鴒眼 [ hú líng yǎn ]
形容眼睛非常锐利、灵活。《董西厢.卷一》:「这一双鹘鴒眼,须看了可憎底千万,兀底般媚脸儿不曾见。」明.凌蒙初《红拂记…
鹘嘲 [ hú cháo ]
鸟名。似山鹊而小,短尾,有青毛冠,多声。也称鹘鸼、鹘鸠。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鹘雕 [ hú diāo ]
即鹘嘲。
鹰觑鹘望 [ yīng qù hú wàng ]
觑:看;鹘:一种猛禽。目光像鹰、鹘一样,十分敏锐。形容视觉敏锐。
鹘响 [ hú xiǎng ]
鹘的鸣声。
俊鹘 [ jùn hú ]
矫健之鹘。
鹘睛 [ hú jīng ]
鹘的眼睛。亦形容像鹘眼一样突出的眼睛。
鹘鸠 [ gǔ jiū ]
即鹘嘲。
兀然 [ wù rán ]
(一)、突兀的样子兀然耸立。(二)、兀的,忽然兀然失笑起来。(三)、昏然无知的样子兀然躺下。(四)、依旧多年未通音信…
按鹘 [ àn hú ]
纵鹘行猎。
兀者卫 [ wū zhě wèi ]
卫之名。明永乐年间,置兀者卫、兀者右卫、兀者左卫、兀者后卫。
黄鹘 [ huáng hú ]
羽毛黄的鹘。
醉兀 [ zuì wù ]
见“醉兀兀”。
兀兀淘淘 [ wū wū táo táo ]
见“ 兀兀陶陶 ”。
鶌鸠 [ qū jiū ]
鸟名。鹘嘲。似山鹊而小,短尾。青黑色。多声。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鹘嘲》。
兀立 [ wù lì ]
直立:巍然兀立。危峰兀立。
健鹘 [ jiàn hú ]
勇猛矫健的鹘。
畏兀儿 [ wèi wù ér ]
拼音:wèi wū ér 简介 畏兀儿 (Uihur) 元朝西北族名。宋代称高昌回鹘,元…
兔鹘 [ tù hú ]
(一)、契丹、女真人称束带为兔鹘。亦称吐鹘。(二)、一种局部羽毛带赫色的白鹰。
别失八里 [ bié shī bā lǐ ]
元代地名。乃回鹘语五城之意。
恶垜 [ è duǒ ]
亦作“恶得”。犹兀的、兀底。谓这般。
恶垛 [ è duǒ ]
亦作"恶得"。 犹兀的﹑兀底。谓这般。
雄鸠 [ xióng jiū ]
(一)、即鹘鸠。(二)、即布谷。
鹘翅 [ hú chì ]
谓鹘振翅飞行,矫健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