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意 [ záo yì ]
臆断,穿凿。
凿枘不投 [ záo ruì bù tóu ]
凿是指榫眼·枘是指榫头·凿枘不投意同圆凿方枘·也作枘凿.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格格不入·。
雕凿 [ diāo záo ]
(一)、雕刻凿空。(二)、喻刻意修饰文辞。
疏凿 [ shū záo ]
亦作“踈凿”。开凿。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唐 胡曾 《咏史诗…
方枘圆凿 [ fāng ruì yuán záo ]
(“凿”旧读zuò)《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铻而难入。”意思是说,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
捉影追风 [ zhuō yǐng zhuī fēng ]
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依据,随意而行。
穿凿 [ chuān záo ]
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某种意思的说成有某种意思:穿凿附会。
凿行 [ záo xíng ]
改道而行。《公羊传·成公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师……其言自京师何?公凿行也。公凿行奈何?不敢过天子也。”何休 注:…
穿穴 [ chuān xué ]
(一)、穿越;通过。(二)、犹钻研。(三)、犹穿凿。牵强附会的意思。
确凿 [ què záo ]
非常确实:确凿不移。确凿的事实。证据确凿。
凿空 [ záo kōng ]
穿凿:凿空之论。
穿凿傅会 [ chuān záo fù huì ]
穿凿傅会(穿鑿傅會) 见“ 穿凿附会 ”。
方枘圜凿 [ fāng ruì huán záo ]
方枘圜凿(方枘圜鑿) 见“ 方枘圆凿 ”。
榫凿 [ sǔn záo ]
用来凿切榫眼的凿子。
凿凿可据 [ záo záo kě jù ]
凿凿:确实。确实可作依据。
凿凿 [ záo záo ]
(1).鲜明貌。《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 毛 传:“凿凿然,鲜明貌。” 宋 苏轼 《浚井》诗:“…
附会 [ fù huì ]
也作傅会。把不相 干的事物说成有关系,或本来没有这个意思说成有这个意思:牵强附会。穿凿附会。
凿凿有据 [ záo záo yǒu jù ]
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凿凿言之 [ záo záo yán zhī ]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椎凿 [ zhuī záo ]
(一)、槌子和凿子。(二)、用槌子锤,用凿子凿。(三)、比喻乖违不合。
枘凿 [ ruì záo ]
《楚辞·九辩》:“圜枘而方凿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入圜凿,其能入乎?”枘、凿,…
斧凿 [ fǔ záo ]
(一)、斧子和凿子。(二)、用斧子和凿子加工,比喻雕琢诗文词句,使显得造作,不自然:斧凿痕。
言之凿凿 [ yán zhī záo záo ]
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凿坏而遁 [ záo pī ér dùn ]
凿坏而遁(鑿坏而遁) 见“ 凿坏以遁 ”。
锧笮 [ zhì zé ]
斧和凿。古代腰斩和黥刑的刑具。笮,通“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