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祀 [ xùn sì ]
指有关祭祀时牺牲、粢盛、尊彝、俎豆之数礼有常法的训诫。语本《书·高宗肜日》:“高宗 祭 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元祀 [ yuán sì ]
(1).元年。《书·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 陆德明 释文:“祀,年也。 夏 曰岁, 商 曰祀, 周 曰…
训农 [ xùn nóng ]
谓教民务农。《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孔颖达 疏:“训农,训民劝农业也。”《晋书·礼志上》:“近世…
教谕 [ jiào yù ]
(一)、教导训戒。(二)、宗教上的命令、指示。(三)、官名,元、明、清县学的教官,主管文庙祭祀,教诲生员。
思亲 [ sī qīn ]
亦泛指思念亲人。《淮南子·诠言训》:“故祭祀思亲,不求福。”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
污壑 [ wū hè ]
犹沟壑。《墨子·明鬼下》:“今吾为祭祀也,非直注之污壑而弃之也。”《淮南子·原道训》:“终身运枯形于连嶁列埒之门,而…
羣祀 [ qún sì ]
(一)、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词语出处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
供祀 [ gòng sì ]
(一)、谓供给祭祀。(二)、祭祀,奉祀。
郊祀 [ jiāo sì ]
(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二)、《郊祀歌》的省称。
群祀 [ qún sì ]
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 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
汙壑 [ wū hè ]
亦作“汚壑”。犹沟壑。《墨子·明鬼下》:“今吾为祭祀也,非直注之污壑而弃之也。”《淮南子·原道训》:“终身运枯形于连…
登祀 [ dēng sì ]
奉祀,祭祀。
次祀 [ cì sì ]
古代指对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仪式次于祭天地、宗庙的大祀,故称。《周礼·春官·肆师》:“立次祀,用牲币。…
祀灶 [ sì zào ]
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
洁祀 [ jié sì ]
洁敬之祀。谓诚心祭祀。
修祀 [ xiū sì ]
祭祀。《汉书·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丰祀 [ fēng sì ]
丰盛的祭祀。谓祭祀隆重。
三祀 [ sān sì ]
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祀神 [ sì shén ]
祭祀神灵。如:「祀神以求福佑。」
国行 [ guó xíng ]
行神。天子七祀及诸侯五祀之一。
祭仪 [ jì yí ]
(一)、祭祀用的供品。(二)、祭祀仪式。
外祀 [ wài sì ]
郊祀。祀国内山川四望之属。
格祀 [ gé sì ]
古代祀求六气和顺的祭礼。《尚书大传》卷三:“六沴之礼,散齐七日,致齐新器絜祀用赤黍,三日之朝,于中庭祀四方,从东方始…
鼎鬯 [ dǐng chàng ]
古代祭祀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
祖配 [ zǔ pèi ]
古代祭祀。供飨神祇时,以祖先配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