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祀 [ lái sì ]
来年;后世。汉 王充《论衡·答佞》:“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祀,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张仪)、秦(苏秦)…
燕禖 [ yàn méi ]
古代帝王于春暖燕来之日祀禖神以求嗣。禖,古代求子之祀;亦指求子所祀的禖神。
来歆 [ lái xīn ]
鬼神前来接受祭祀。
来方 [ lái fāng ]
(一)、谓前来祭祀四方之神。(二)、来源。
时祀尽敬,而不祈喜 [ shí sì jìn jìng,ér bù qí xǐ ]
祀:祭祀;祈:向神求祷。按四时去祭祀钦敬,并没有求来好事。形容祈求诸神鬼也无济于事。
祀坛 [ sì tán ]
古时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东观汉记·章帝纪》:“白鹤三十,从西南来,经祀坛上。”
噫歆 [ yī xīn ]
祭祀时,发声告神来享用祭品。
来享 [ lái xiǎng ]
(一)、亦作“来饗”。谓鬼神前来接受祭祀,歆享供品。(二)、谓远方诸侯前来进献贡物。
羣祀 [ qún sì ]
(一)、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词语出处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
供祀 [ gòng sì ]
(一)、谓供给祭祀。(二)、祭祀,奉祀。
五祀 [ wǔ sì ]
(一)、谓禘、郊、宗、祖、报五种祭礼。见《国语·鲁语上》。(二)、古代祭祀的五种神祗。(1)祭祀五行之神。《周礼·春…
郊祀 [ jiāo sì ]
(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二)、《郊祀歌》的省称。
群祀 [ qún sì ]
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左传·襄公十一年》:“名山名川,羣神羣祀。”杜预 注:“羣祀,在祀典者。”《后汉…
极往知来 [ jí wǎng zhī lái ]
极往知来(極往知來) 通晓过去,预知未来。 唐 柳宗元 《迎长日赋》:“探賾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
登祀 [ dēng sì ]
奉祀,祭祀。
次祀 [ cì sì ]
古代指对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仪式次于祭天地、宗庙的大祀,故称。《周礼·春官·肆师》:“立次祀,用牲币。…
祀灶 [ sì zào ]
祭祀灶神,古代五祀之一。上古祀灶多在夏月。
大割 [ dà gē ]
古时杀割群牲以祭祀。《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閭,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翦爪断发 [ jiǎn zhǎo duàn fā ]
翦:同“剪”。原指古人占卜祭祀时剪掉头发,断掉脚趾来代替身体作牺牲品。
洁祀 [ jié sì ]
洁敬之祀。谓诚心祭祀。
修祀 [ xiū sì ]
祭祀。《汉书·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皇地祇 [ huáng dì qí ]
对地神的尊称。《旧唐书·礼仪志一》:“今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得稽古,义合缘情。”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郊配》…
丰祀 [ fēng sì ]
丰盛的祭祀。谓祭祀隆重。
三祀 [ sān sì ]
古代春季三种祭礼的合称,即大祀、中祀、小祀。
宾尸 [ bīn shī ]
周代贵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为了酬谢尸的辛劳,设酒食请尸来吃,叫做宾尸。
【词语拼音】lái sì
【词语解释】来年;后世。汉 王充《论衡·答佞》:“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祀,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张仪)、秦(苏秦)功美,故列其状。”一本作“来禩”。《宋书·谢灵运传》:“拨 楚 旅之休烈,传芳素於来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