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蘖 [ gēn niè ]
从根上长出不定芽。
檀桓 [ tán huán ]
(一)、中药名。黄蘖的根。(二)、古地名。
株蘖 [ zhū niè ]
亦作“ 株枿 ”。树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条。《后汉书·虞延传》:“ 延 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蘖,皆諳其数。”…
挠秧 [ náo yāng ]
除净稻田中的杂草,使根部泥土变松。挠秧可以促进秧苗根系的发育,并能促进分蘖。
分株繁殖 [ fèn zhū fán zhí ]
分株繁殖多用于丛生性强的花灌木和萌蘖力强的宿根花卉。
饮冰茹蘖 [ yǐn bīng rú bò ]
yǐn bīng rú niè 饮冰茹蘖(飲冰茹蘖) 见“ 饮冰食蘖 ”。
曲蘖 [ qǔ niè ]
(一)、曲蘖:幼芽屈曲。(二)、麴蘖同“麴糵”。
冰蘗 [ bīng bò ]
见“ 冰蘖 ”。
殷孽 [ yīn niè ]
见“殷蘖”。
株枿 [ zhū niè ]
见“株蘖”。
起葶 [ qǐ tíng ]
拔节分蘖。
革孽 [ gé niè ]
谓解除忧患。《楚辞·天问》:“帝降 夷羿 ,革孽 夏 民。” 王逸 注:“革,更也。孽,忧也。言 羿 弑 夏 家,居…
三孽 [ sān niè ]
见“三蘖”。
苞孽 [ bāo niè ]
见“苞蘖”。
通石 [ tōng shí ]
孔公蘖的别名。
槎蘖 [ chá niè ]
亦作“ 槎枿 ”。砍伐幼林。蘖,老株砍后再生的枝条。《国语·鲁语上》:“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蕃庶物也。” 韦昭…
甹蘖 [ pīng niè ]
发芽分蘖。 清 方苞 《先天后天图说》:“其中鸟兽胎育,树木甹蘖,多在冬春之交。”
禾耳 [ hé ěr ]
指禾头上的耳状芽蘖。
发棵 [ fā kē ]
(一)、分蘖。(二)、植株逐渐长大。
冰蘖 [ bīng niè ]
亦作“冰蘗”。冰檗。喻寒苦而有操守。唐 刘言史《初下东周赠孟郊》诗:“素坚冰蘖心,洁持保贤贞。”一本作“冰蘖”。宋 …
蘖枝 [ niè zhī ]
指植物分蘖时长出来的分枝。
饮冰吞檗 [ yǐn bīng tūn bò ]
饮冰吞檗(飲冰吞檗) 见“ 饮冰食蘖 ”。
牙蘖 [ yá niè ]
(1).草木新生的枝芽。引申为始端;端绪。《淮南子·俶真训》:“所谓有所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未有形埒垠堮。” …
枯城 [ kū chéng ]
犹空城。指古城遗址。 汉 扬雄 《太玄·差》:“过其枯城,或蘖青青。” 范望 注:“枯,虚也。枯城,谓故都也。” 唐…
尺蘖 [ chǐ niè ]
长尺许的蘖枝。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路侧之榆,樵人採其条,匠者伐其柯,餘有尺蘖,而为行人所折者,非与人有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