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敛无期 [ zhēng liǎn wú qī ]
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
遗烬 [ yí jìn ]
(一)、指燃烧后剩下的灰烬。(二)、比喻残存之人。(三)、犹遗骸。
销瘠 [ xiāo jí ]
消瘦。《北史·列女传·贞孝女宗》:“三年之中,形骸销瘠,非人不起。”
捐助 [ juān zhù ]
拿出财物来帮助:捐助灾区人民。
捐宾客 [ juān bīn kè ]
谓弃宾客而去。对居高位者死去的婉辞。《史记·商君列传》:“ 秦王 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 秦国 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
捐复 [ juān fù ]
捐银恢复受处分降革的原官。清 代的一种弊政。《清史稿·选举志七》:“﹝ 康熙 ﹞三十五年,帝念降革留任人员,因公处分…
业尸骸 [ yè shī hái ]
罪孽的尸骨。常用于自怨自詈。 元 李行道 《冤家债主》第二折:“我如今备棺槨将他殯,不知我这业尸骸又著那个收。” 元…
捐商 [ juān shāng ]
旧时承包捐税的商人。 欧阳予倩 《同住的三家人》:“我又没本事去作地棍,巴结官府;又没有法子去作捐商,盘剥细民。”
铺捐 [ pù juān ]
旧指依店铺级别缴纳的不同捐税。
捐赠 [ juān zèng ]
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捐赠图书。
捐废 [ juān fèi ]
抛弃;废弃。 汉 蔡琰 《悲愤诗》:“流离成鄙贱,常恐復捐废。”《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封为 吴侯 ” 裴松之 注…
烬体 [ jìn tǐ ]
遗骸。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七:“至夜,行乱石中,取其烬体于家。”
销化 [ xiāo huà ]
(一)、道家谓遗其形骸而仙去。(二)、消散泯灭。(三)、融化。(四)、花费。
夙嫌 [ sù xián ]
旧有的嫌怨:捐弃夙嫌。也作宿嫌。
百骸六藏 [ bǎi hái liù cáng ]
指整个躯体内外。《列子·周穆王》:“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丧。”
踊跃输将 [ yǒng yuè shū jiāng ]
群众纷纷捐献东西以表支持。
榷酒征茶 [ què jiǔ zhēng chá ]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行尸 [ xíng shī ]
(一)、见“行尸”。(二)、亦作“行尸”。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三)、病名。
为国捐躯 [ wèi guó juān qū ]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脱略 [ tuō lüè ]
(一)、放任;不拘束:脱略形骸。举动脱略。(二)、(文句、字词)脱漏或省略。
侯来保 [ hóu lái bǎo ]
明人陈迪之苍头,为成祖所杀,乃拾其遗骸归葬。见《明史·卷一百四十一》。
焚骸 [ fén hái ]
烧身。《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
垂哀 [ chuí āi ]
赐予哀怜。《晋书·滕脩传》:“年衰疾篤,屡乞骸骨,未蒙垂哀,奄至薨陨。”
捐监 [ juān jiān ]
指 明 清 两代纳粟报捐入国子监为监生。始于 明景帝 初。初限于生员,后扩大及平民,称为例监。清 代因之。明 黄瑜《…
敛钱 [ liǎn qián ]
向大家收取费用或捐款:敛钱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