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篆 [ èr zhuàn ]
指大篆、小篆。
二篆体 [ èr zhuàn tǐ ]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
雕虫刻篆 [ diāo chóng kè zhuàn ]
雕虫刻篆(雕蟲刻篆) 见“ 雕虫篆刻 ”。
古篆 [ gǔ zhuàn ]
指篆书。有大篆、小篆,通行于 春秋战国 及 秦 代,故称古篆。 明 文徵明 《题黄应龙》诗:“古篆依稀 赣州 字,先…
六文 [ liù wén ]
(一)、指六书。(二)、六种文字,即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鸟书。
香篆 [ xiāng zhuàn ]
(一)、香名,形似篆文。宋 洪刍《香谱·香篆》:“﹝香篆,﹞鏤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於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
垂珠 [ chuí zhū ]
(一)、珠串下垂。(二)、悬挂的珠串。(三)、篆书字体之一。形似垂珠,称垂珠篆字。
三古 [ sān gǔ ]
(一)、上古、中古、下古的合称。所指时限各别。(二)、泛指古代。(三)、指书体演变过程中的古文、大篆、小篆。
丹篆 [ dān zhuàn ]
(一)、用朱砂书写的篆文。(二)、指仙道之书或符箓。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韩退之梦吞丹篆》:“退之常説,少时梦人与丹…
刻府 [ kè fǔ ]
书体之一。与「刻符」同。《汉书·艺文志》:「八体六技。」注:「韦昭曰:『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府。』。」
篆笔 [ zhuàn bǐ ]
谓以篆体书写;篆书笔画。
垂露篆 [ chuí lù zhuàn ]
小篆的一种,是篆书的异体。
籀诵 [ zhòu sòng ]
周宣王 太史籀 与 黄帝 史官 沮诵 的并称。传说二人为篆书之祖。 汉 蔡邕 《篆势》:“ 般 倕 揖让而辞巧, 籀…
篆法 [ zhuàn fǎ ]
写篆书和进行篆刻之法。
篆形 [ zhuàn xíng ]
即篆书。《北史·江式传》:“ 皇魏 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参见“ 篆书 …
篆虫 [ zhuàn chóng ]
犹篆书。形容篆书形体曲屈如虫。
篆章 [ zhuàn zhāng ]
篆字图章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明· 魏学洢《核舟记》
凤篆 [ fèng zhuàn ]
(1).道家所用的文字。也称云篆、凤文。 唐 李商隐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诗:“玉检赐书迷凤篆, 金华 归…
篆铭 [ zhuàn míng ]
(一)、用篆字所刻的铭文。(二)、铭刻。比喻牢记。
斯冰 [ sī bīng ]
秦 李斯、唐 李阳冰 的并称。二人皆以篆书名世。
权篆 [ quán zhuàn ]
谓权且署理某一官职。篆,官印。《林则徐日记·道光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现在 苏 臬一席, 梁芷邻 似可权篆,尚在未定…
篆素 [ zhuàn sù ]
写篆书于素帛。《文选·左思<吴都赋>》:“鸟策篆素,玉牒石记。” 李善 注:“篆素,篆书於素也。” 南朝 宋 鲍照 …
大篆 [ dà zhuàn ]
周朝的字体,是一种笔画较繁复的篆书。秦朝创制小篆以后,把这种字体叫大篆
邓石如 [ dèng shí rú ]
(1743-1805)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后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属安徽)人。书…
篆刻虫雕 [ zhuàn kè chóng diāo ]
篆刻虫雕(篆刻蟲雕) 喻指小技。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三:“篆刻虫雕笑壮夫,凿山铸铁叹 阳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