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旗 [ zhǎn qí ]
处决斩犯时插在刑场上的旗。
斩将刈旗 [ zhǎn jiàng yì qí ]
斩将刈旗(斬將刈旗) 同“ 斩将搴旗 ”。《史记·项羽本纪》:“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搴旗斩将 [ qiān qí zhǎn jiāng ]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搴旗斩馘 [ qiān qí zhǎn guó ]
搴:拔;馘:首。拔取敌方旗帜,斩获敌人首级。比喻勇猛善战。
绣旗 [ xiù qí ]
用彩丝绣成的旗帜。《三国演义.第七回》:「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
搴旗取将 [ qiān qí qǔ jiāng ]
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搴旗虏将 [ qiān qí lǔ jiàng ]
搴:拔取;虏:俘获。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揭竿而起 [ jiē gān ér qǐ ]
《史记·陈涉世家》:“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后用“揭竿而起”泛指人民起义。
泉台 [ quán tái ]
(一)、墓穴。(二)、黄泉;阴司: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诗)。
进锋 [ jìn fēng ]
犹冲锋。《太平广记》卷三八四引 唐 牛僧孺 《玄怪录·苏履霜》:“时 防 临阵,指一旗 刘明远 ,以不进锋,命 履霜…
斩木揭竿 [ zhǎn mù jiē gān ]
斩木揭竿(斬木揭竿) 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语本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斩木为兵,揭竿为…
旗牌 [ qí pái ]
(一)、亦作“旂牌”。写有“令”的旗和牌,封建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作为准其便宜行事的凭据。元 白朴《梧桐雨》楔…
三斩 [ sān zhǎn ]
古代的酷刑。先斩足,次斩腰,后斩首,谓之“三斩”。《晋书·徐嵩载记》:“方成 怒,三斩 嵩,漆其首为便器。”《资治通…
襜裳 [ chān cháng ]
围裙。《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於是 农 驱 列人 居民为士卒,斩桑榆为兵,裂襜裳为旗。”胡三省 注:“襜,…
断蛇 [ duàn shé ]
(1).斩蛇。指 汉高祖 刘邦 斩蛇起义事。《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
披荆棘 [ pī jīng jí ]
释义 义参「披荆斩棘」。见「披荆斩棘」条。
去草绝根 [ qù cǎo jué gēn ]
释义 义参「斩草除根」。见「斩草除根」条。
斩锉 [ zhǎn cuò ]
(一)、同“斩剉”。(二)、斩杀并碎割尸体。
除根翦草 [ chú gēn jiǎn cǎo ]
释义 义参「斩草除根」。见「斩草除根」条。
磕叉 [ kē chā ]
(一)、亦作“磕槎”。砍砸斩杀声。(二)、斩杀。
刈草除根 [ yì cǎo chú gēn ]
释义 义参「斩草除根」。见「斩草除根」条。
砧锧 [ zhēn zhì ]
亦作“碪礩”。古代斩首或腰斩用的垫板。
斩艾 [ zhǎn ài ]
(一)、斩刈。砍伐。《墨子·备城门》:“斩艾与此长尺,乃置窑灶中。”(二)、斩刈。斩杀。《左传·哀公二年》:“范氏、…
斩竿 [ zhǎn gān ]
“斩木揭竿”的省称。清 侯方域《太子丹论》:“斩竿一呼,而天下瓦解。”参见“斩木揭竿”。
首级 [ shǒu jí ]
古代指作战时斩下的人头(秦法,斩下敌人一个人头,加爵一级,后来就把斩下的敌人的头颅叫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