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纳 [ sēng nà ]
见“僧衲”。
僧祇粟 [ sēng qí sù ]
僧祇户向僧曹输纳的谷物。参见“僧祇户”。
僧衲 [ sēng nà ]
(一)、亦作“僧纳”。僧衣。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俄有一人荷插,负芋栗自外归,被髮,体皆黄毛,衣故败僧衲,直入坐…
僧只粟 [ sēng zhī sù ]
北魏制,输纳僧只户之粟,见「僧只户」条。
香水钱 [ xiāng shuǐ qián ]
僧侣交纳的税钱。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习禅一·唐洛京荷泽寺神会》:“僧税緡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须。”
僧只户 [ sēng zhī hù ]
北魏之制,谷物输纳于僧曹内也。《魏书·释老志》:「昙曜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只户,粟为僧…
纳衣 [ nà yī ]
(一)、贫民所穿的粗布衣。纳,通“衲”。(二)、即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通“衲”。
税帖 [ shuì tiē ]
旧时官府给予纳税人的纳税凭证。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一:“予里有僧寺曰 南华 ,藏 杨 李 二氏税帖,今尚无恙…
难容 [ nán róng ]
容纳不下。《三国演义.第二七回》:「贫僧此处难容,收拾衣钵,亦往他处云游也。 」无法容忍。如:「天理难容」。
槁衲 [ gǎo nà ]
老僧。衲,僧衣,借指僧。
衲徒 [ nà tú ]
僧人,僧众。
僧庐 [ sēng lú ]
僧寺,僧舍。
髡僧 [ kūn sēng ]
亦作“髠僧”。指僧人。因僧人不蓄发,故称。
缁林 [ zī lín ]
犹僧界,僧众。
僧统 [ sēng tǒng ]
僧官名。始于 北魏。宋 赞宁《大宋僧史略·僧统》:“秦 制 关中,立僧正为宗首;魏 尊北土,改僧统领緇徒。”宋 赞宁…
披缁削发 [ pī zī xuē fà ]
缁:黑色僧衣。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
千衲 [ qiān nà ]
指众僧。衲,僧衣。
缁衲 [ zī nà ]
僧衣。借指僧侣。
缁袍 [ zī páo ]
僧衣。借指僧侣。
瓶锡 [ píng xī ]
僧人所用的瓶钵和锡杖。亦借指僧侣或僧侣生涯。
西僧 [ xī sēng ]
西域僧人;西蕃僧人。
纳甲 [ nà jiǎ ]
(一)、谓天干分纳于八卦。即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相传出于《京氏易传》…
僧璨 [ sēng càn ]
即僧粲,见「僧粲」条。
名缁 [ míng zī ]
指名僧。缁,黑色僧衣。
一衲 [ yī nà ]
指一个僧人。衲,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