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讥 [ bāo jī ]
亦作“褒讥”。赞扬或批评。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六:“任香谷 宗伯常言其乡老宿 芮先生 者,专心制义,自总角至白首…
口受 [ kǒu shòu ]
从口授中获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襃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襃谈 [ bāo tán ]
亦作“褒谈”。见“襃弹”。
襃斜 [ bāo xié ]
(一)、亦作“褒斜”。(二)、见“ 襃斜道 ”。
保赏 [ bǎo shǎng ]
襃赏也。《商子·说民》:「保赏不可倍也。」
襃讳 [ bāo huì ]
亦作“褒讳”。扬善隐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襃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唐…
幽后 [ yōu hòu ]
周幽王 之后,指 襃姒 。《诗·小雅·白华序》:“《白华》, 周 人刺 幽后 也。” 孔颖达 疏:“ 周 人所作以刺…
窘色 [ jiǒng sè ]
困迫为难的神态。《后汉书·孔融传》:“俭 与 融 兄 襃 有旧,亡抵於 襃,不遇。时 融 年十六,俭 少之而不告。融…
伪烽 [ wěi fēng ]
伪擧之烽火也。晋、潘岳〈西征赋〉:「举伪烽以阻众,淫嬖襃以纵慝。」
襃衣博带 [ bāo yī bó dài ]
亦作“褒衣博帶”。亦作“裒衣博帶”。宽衣大带。古代儒者的装束。《淮南子·氾论训》:“古者有鍪而綣領而王天下者矣……豈…
襃升 [ bāo shēng ]
(一)、亦作“褒陞”。见“襃升”。(二)、亦作“褒升”。亦作“褒陞”。褒奖进升。
讥讪 [ jī shàn ]
讥讽讥讪朝政
嘲嗤 [ cháo chī ]
(一)、调笑;讥笑。(二)、指可讥笑的人。
讥嘲 [ jī cháo ]
讥讽:讥嘲的笔调。
驳讥 [ bó jī ]
亦作“駮讥”。反驳讥讽。
骂讥 [ mà jī ]
亦作“骂讥”。骂詈讥讽。
僻在 [ pì zài ]
犹言偏远居于某地也。唐、王襃〈圣主得贤臣颂〉:「今臣僻在西蜀。」
襃厚 [ bāo hòu ]
褒重优待。《史记·秦本纪》:“孝文王 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襃厚亲戚,弛苑囿。”
讥谈 [ jī tán ]
亦作“讥谭”。讥笑嘲弄。
讥恶 [ jī è ]
(一)、谓讥责丑恶的事物。(二)、喜好讥刺的恶行。
伤吻 [ shāng wěn ]
口唇受伤也。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庸人之御驽马,亦伤吻弊筴,而不进于行。」
条正 [ tiáo zhèng ]
谓逐条订正。《后汉书·曹襃传》:“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施行。”
讥呵 [ jī hē ]
亦作“ 讥訶 ”。1.讥责非难。《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邕 不敢怀道迷国,而切言极对,毁刺贵臣,讥呵竖宦。”《…
作舍 [ zuò shě ]
筑室也。见「舍道傍」条。《后汉书·曹襃传》:「谚言作舍道旁,三年不成。」
贬笑 [ biǎn xiào ]
讥笑。
【词语拼音】bāo jī
【词语解释】亦作“褒讥”。赞扬或批评。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六:“任香谷 宗伯常言其乡老宿 芮先生 者,专心制义,自总角至白首,凡六十年,手不停批,褒讥得失。”章炳麟《<韵文集>自叙》:“昔王泽竭而《诗》不作,《春秋》经世称道,行事始详,定 哀 多隐,褒讥亦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