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屯 [ yíng tún ]
屯田。唐以后各代屯田或称营田。参见〔屯田制〕
屯营 [ tún yíng ]
(一)、军营。《后汉书·西域传序》:“永兴 元年,车师 后王復反攻屯营。”《文选·左思<吴都赋>》:“屯营櫛比,解署…
营田 [ yíng tián ]
(一)、经营田产;购置田地。(二)、即屯田。(三)、屯田制之耕作地。
紮营 [ zhá yíng ]
屯驻营寨。《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操心怯,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阔处扎营。」
下营 [ xià yíng ]
兵驻屯谓之下营。日本、竹添光鸿《栈云峡雨日记·卷上》:「一见知为武侯下营处。」
营郡 [ yíng jùn ]
指有驻军之郡。《后汉书·陈龟传》:“自顷年以来,匈奴 数攻营郡。”李贤 注:“谓郡有屯兵者,即护 羌 校尉屯 金城,…
屯田制 [ tún tián zhì ]
汉以后利用军民垦荒以取得给养和税粮的制度。有军屯、民屯和商屯。汉文帝听从晁错建议,募民实边,为民屯之始。汉武帝令戍兵…
营田户 [ yíng tián hù ]
屯田的农户。《通典·食货七》:“既是营田户,且免徵行。”
留屯 [ liú tún ]
驻军屯田。《汉书·赵充国传》:“步兵九校,吏士万人,留屯以为武备,因田致穀,威德并行。”《后汉书·南匈奴传》:“ 冯…
驻紮 [ zhù zhá ]
军队屯营。《三国演义.第七六回》:「操班师还于摩陂驻扎。」
屯政 [ tún zhèng ]
屯田措施。《续文献通考·田赋五》:“﹝ 卢象昇 ﹞大兴屯政,积粟二十餘万,諭九边皆式之。”《清史稿·食货志一》:“ …
扎兰 [ zhā lán ]
扎兰 扎兰,俚语,民间对扎营屯的简称。其称谓,起源,于扎兰屯---原名八家子(另有,黑龙江省五常市的一个乡)。
营缮 [ yíng shàn ]
(一)、修缮;修建。《晋书·祖逖传》:“营缮 武牢 城,城北临 黄河。”《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 荒游废政,多…
驰掩 [ chí yǎn ]
奔袭。《新唐书·黑齿常之传》:“永隆 二年,赞婆 营 青海,常之 驰掩其屯,破之。”
屯住 [ tún zhù ]
亦作“屯驻”。驻守。《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君其治严,总率诸军屯住 汉中,须 吴 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衅。”宋…
积草屯粮 [ jī cǎo tún liáng ]
积草屯粮 ◎ 积草屯粮 jīcǎo-túnliáng[store up grain ag…
五营 [ wǔ yíng ]
(一)、指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领部队。《后汉书·顺帝纪》:“调五营弩师,郡举五人,令教习战射。” 李…
列校 [ liè xiào ]
东汉 时守卫京师的屯卫兵分作五营,称北军五校,每校首领称校尉,统称列校。
商道 [ shāng dào ]
通商的道路。 左齐 《南泥湾屯垦·安营扎寨》:“这条山沟,从前有通往 临镇 、 宜川 的商道。”
别屯 [ bié tún ]
谓军队原驻地以外设立的营盘。《后汉书·郭躬传》:“彭 在别屯而輒以法斩人,固 奏 彭 专擅,请诛之。”《资治通鉴·汉…
兵资 [ bīng zī ]
指军需物资。《魏书·食货志》:“乃令番戍之兵,营起屯田,又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糴,积为边备。”
训戢 [ xùn jí ]
整训抚绥。 宋 韩琦 《谢改观察使表》:“臣但能招怀种落,训戢营屯,起城垒以安人,平狱市而清讼。”
乱营 [ luàn yíng ]
(1).错乱。《淮南子·原道训》:“悲喜转而相生,精神乱营,不得须臾平。” 高诱 注:“营,惑。”(2).犹乱套。 …
八屯 [ bā tún ]
宫苑四周所设的八卫所。《文选·张衡<西京赋>》:“衞尉八屯,警夜巡昼。”薛综 注:“衞尉帅吏士周宫外,於四方四角立八…
敦长 [ dūn cháng ]
屯长。敦,通“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