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饥 [ jiù jī ]
(一)、救济饥民。(二)、解除饥饿。
救饥拯溺 [ jiù jī zhěng nì ]
救饥拯溺(救饑拯溺) 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諦;救饥拯溺,实吾…
蠲赈 [ juān zhèn ]
亦作“蠲振”。免除租税,救济饥贫。
恤荒 [ xù huāng ]
救灾。 宋 欧阳修 《赐荆湖北路救济饥民知州奖谕敕书》:“再惟敏事之材,深得卹荒之礼。”
保元 [ bǎo yuán ]
1.谓保全人民也。《汉书·贾捐之传》:「非所以救助饥馑保全元元也。」
备赈 [ bèi zhèn ]
以备饥馑之时,救恤之用。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部·问拟》:「罚谷三石备赈。」
徵赋 [ zhǐ fù ]
征收。《韩非子·显学》:“徵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饉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
赈饥 [ zhèn jī ]
见“ 賑饥 ”。亦作“ 賑飢 ”。救济饥民。 明 归有光 《寄王太守书》:“今春量拨賑饥之穀,召募饥民,或可即工。”…
续命田 [ xù mìng tián ]
南朝 齐 刘善明 开仓救 青州 饥荒,乡里得济,共呼其家田为“续命田”。见《南齐书·刘善明传》。
征赋 [ zhēng fù ]
(一)、赋税。(二)、徵賦:征收。《韩非子·显学》:“徵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饉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
嗷嗷无告 [ áo áo wú gào ]
无告:指无处可以告贷和求救。形容身陷饥饿和困境中无处可以求援。出处:宋·陈亮《中兴论》:“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
饥穣 [ jī ráng ]
(一)、饥荒与丰收。飢,通“饥”。(二)、饥荒与丰收。
俸钱散 [ fèng qián sàn ]
后汉魏郡太守黄香在水灾歉收之年,体恤黎民,拿出自己的俸禄分散给饥饿贫民,带动富有之家出粮救急得以渡过灾年。
饥肠 [ jī cháng ]
饥饿的肚子: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疗饥 [ liáo jī ]
解除饥饿;充饥。
乐饥 [ lè jī ]
(一)、亦作“乐饥”。疗饥;充饥。乐,通“疗”。(二)、见“乐飢”。
饥渴交攻 [ jī kě jiāo gōng ]
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亦作“饿虎饥鹰”。
拯赡 [ zhěng shàn ]
救济。《三国志·吴志·是仪传》:“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北史·魏纪四·宣武帝》:“﹝ 延昌 二…
贫竈 [ pín zào ]
指贫苦的煮盐灶户。明 叶永盛《浙江盐政第三疏》:“是额内方苦不足,额外何得有餘?果有餘,彼贫灶何不变卖救饥,而甘心枵…
救穷 [ jiù qióng ]
(1).救济穷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 禽滑釐 曰:‘吾取粟耳,可以…
饥渴交迫 [ jī kě jiāo pò ]
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
饥焰中烧 [ jī yàn zhōng shāo ]
犹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
煅粉 [ duàn fěn ]
炼丹的原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 三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成金,化铁为银,以…
饥者无择 [ jī zhě wú zé ]
释义 义参「饥不择食」。见「饥不择食」条。
救公饥 [ jiù gōng jī ]
方言。早稻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