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廷 [ mò tíng ]
见“末庭”。
末庭 [ mò tíng ]
亦作“末廷”。谓朝堂下首的末位。
本政 [ běn zhèng ]
(1).指朝廷政令。《宋史·李纲传上》:“八曰议本政。谓政出多门,纪纲紊乱,宜一归之於中书,则朝廷尊。”(2).指农…
清廷 [ qīng tíng ]
满清政府。如:「满清末年,由于清廷腐败,导致列强入侵。」
奚墨 [ xī mò ]
指 唐 末造墨名家 奚鼐、奚超 父子所创制的一种优质墨。金 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之三:“谿石含餘润,奚墨凝幽香。”…
召权 [ zhào quán ]
揽权。《资治通鉴·汉宣帝地节三年》:“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政衰听怠,则廷平将召权而为乱首矣。”胡三省 注引…
末甲 [ mò jiǎ ]
(一)、前锋部队。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吾末甲劲,本甲不断。”(二)、科举制度,殿试录取的等级称…
立宪运动 [ lì xiàn yùn dòng ]
清末的立宪运动。由各省议会联合发动,请求清廷速定《宪法》,以决国体。曾五次请愿不遂,后转而同情革命。
廷对 [ tíng duì ]
(一)、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后汉书·邳彤传》:“彤 廷对曰:‘议者之言皆非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
招安 [ zhāo ān ]
招抚;招降。统治者劝诱武装反抗者归降奉宋江哥哥将令,着我持两纸书,招安 刘唐、史进。—— 李…
策论 [ cè lùn ]
封建时代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清末采用维新运动者的主张,废八股,用策论作为科举的一个项目。
党比 [ dǎng bǐ ]
结党朋比。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洛蜀党议》:“诸贤不悟,各为党比,以相訾议。”《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
顿剑摇环 [ dùn jiàn yáo huán ]
按剑挥刀。环,刀环。多形容士气高,斗志旺盛。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百里奚只瞪眼偷看,他向那鬭宝筵前顿剑摇环。”…
大天朝 [ dà tiān cháo ]
古代中华文化圈国家对中国正统皇朝的称谓;同时,也是封建时代臣下对本朝朝廷的尊称;清末“太平天国”运动中,“天朝”特指…
川汉铁路 [ chuān hàn tiě lù ]
拟自四川成都修至湖北汉口的未成铁路。清光绪年间由四川、湖北商人提议兴办,宣统时清廷欲收归国有,商民蜂起反对,为清末川…
班廷 [ bān tíng ]
亦作“ 班庭 ”。犹言朝廷。以朝必列班,故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日表纔瞻临玉座,连声清蹕震班庭…
庭争 [ tíng zhēng ]
廷争。在朝廷上向皇帝谏争。庭,通“廷”。
庭庙 [ tíng miào ]
朝廷。庭,通“廷”。
帝庭 [ dì tíng ]
(一)、天庭。(二)、宫廷;朝廷。(三)、祭天神之廷。
面折廷诤 [ miàn shé tíng zhèng ]
miàn shé tíng zhèng 面折廷诤(面折廷諍) 见“ 面折廷争 ”。
大议 [ dà yì ]
(1).朝廷集议国家大事。《汉书·循吏传·黄霸》:“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 长信 少府 夏侯胜 非议詔书大不敬…
丹宸 [ dān chén ]
宫殿;朝廷。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披褐陈王道,须委任元僚絶纷扰,惟丹宸静摄,洪恩駘浩。” 清 查慎行 《…
生日钱 [ shēng rì qián ]
元 时官吏于人生日时勒索的钱款。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元 朝末年,官贪吏污,因 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耻为何…
廷史 [ tíng shǐ ]
廷尉的属吏,掌书记。《史记·酷吏列传》:“ 杜周 初徵为廷史。”《汉书·刑法志》:“今遣廷史与郡鞠狱,任轻禄薄,其为…
庭阙 [ tíng quē ]
犹朝廷。庭,通“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