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迹 [ tóu jì ]
(一)、见“投迹”。(二)、亦作“投跡”。举步前往,投身。
发迹 [ fā jì ]
指人变得有钱有势:他靠投靠权贵发迹。
韬声匿迹 [ tāo shēng nì jì ]
韬声匿迹(韜聲匿跡) 隐匿音信踪迹。谓不被人所见闻。《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昔闻投簪逸海岸” 李善 注引 晋 …
幽迹 [ yōu jī ]
(1).隐微的心迹。《旧唐书·郑畋传》:“若匪遭逢圣君,无以发扬幽迹。”(2).隐居的踪迹。 唐 骆宾王 《上司刑太…
忘言之契 [ wàng yán zhī qì ]
忘言:无需语言说明;契:意气相投。指彼此以心相知,不拘形迹。
荣年 [ róng nián ]
指百花争艳的季节。 南朝 宋 鲍照 《咏白雪》:“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
酸恨 [ suān hèn ]
悲痛遗憾。《陈书·文学传·陆瑜》:“遗迹餘文,触目增泫;絶絃投笔,恒有酸恨。”按,恨,一本作“ 梗 ”。
浪迹浮踪 [ làng jì fú zōng ]
浪迹浮踪(浪迹浮蹤) 到外漫游,行踪不定。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想当日恨冲冲,乱离间家业空,浪迹浮踪,水远…
图穷 [ tú qióng ]
比喻形迹败露,处境窘促。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参见“ 图穷匕见 ”。
投心 [ tóu xīn ]
(一)、诚心。《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俭 以计厚待 钦,情好欢洽。钦 亦感戴,投心无贰。”南朝 宋 鲍照《咏白…
拟迹 [ nǐ jì ]
亦作“ 拟跡 ”。1.仿效。 汉 张衡 《西京赋》:“齐志 无忌 ,拟跡 田文 。”《三国志·魏志·张范传》:“今孤…
致使 [ zhì shǐ ]
(一)、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得:这场大雨致使数十间房屋倒塌。(二)、以致:由于字迹不清,致使信件无法投递。
叛降 [ pàn jiàng ]
叛变投敌。《历史研究》1976年第1期:“太平军在 金田 起义后东出 江口 期间,就毅然驱逐了已有叛降迹象的 张钊、…
遁迹潜形 [ dùn jì qián xíng ]
遁、潜:隐藏。迹、形:踪迹,形迹。指隐藏踪迹和身形。
形迹 [ xíng jì ]
(一)、举动和神色:形迹可疑。(二)、痕迹;迹象:不留形迹。(三)、指礼貌:不拘形迹。
无迹可求 [ wú jì kě qiú ]
无迹可求(無迹可求) 见“ 无迹可寻 ”。
消声灭迹 [ xiāo shēng miè jì ]
消声灭迹(消聲滅迹) 见“ 消声匿迹 ”。
杜门屏迹 [ dù mén píng jì ]
杜门屏迹(杜門屏迹) 见“ 杜门晦迹 ”。
窜迹 [ cuàn jì ]
遁迹;隐迹。
笔脚 [ bǐ jiǎo ]
字迹,笔迹。
本高迹下 [ běn gāo jì xià ]
佛学术语,台家论本迹高下,立四句:一本高迹下,二本下迹高,三本迹俱高,四本迹俱下。本高迹下者,如佛现菩萨之身也,本下…
化迹 [ huà jì ]
(一)、变化之迹;教化之迹。(二)、神灵之迹。
状迹 [ zhuàng jì ]
行迹;事迹。
匿迹 [ nì jì ]
躲藏起来,不露形迹:销声匿迹。匿迹海外。
綦迹 [ qí jì ]
(一)、见“綦迹”。(二)、亦作“綦跡”。亦作“綦蹟”。足迹;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