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汉简 [ jū yán hàn jiǎn ]
居延汉简为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公元1世纪初)至东汉中叶(公元2世纪初)。烽燧为汉张掖…
写移 [ xiě yí ]
汉 代拟定和发出文件谓之写移。《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居延 都尉卒人写移如律令。”汉《张景造土牛碑》:“延熹 二…
候长 [ hòu cháng ]
斥候之长。汉 代边境主管侦察、报警的官员。《居延汉简甲编》第七一四片:“吞远 候长一,主吏七人,卒十八人。”郭沫若《…
汉简 [ hàn jiǎn ]
汉 代的竹、木简。简为古代书写工具,竹片称简,木片称札,统称为简。汉 简的长度,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写经书的长二尺四…
齐舍 [ qí shè ]
斋戒时静居之所。《汉书·酷吏传·田延年》:“即闭阁独居齐舍,偏袒持刀东西步。”
延迎 [ yán yíng ]
延请迎接。《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至,闻其与宦者争言,遂延迎。”《后汉书·南匈奴传》:“单于乃延迎使者。”…
八百罗汉 [ bā bǎi luó hàn ]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参见「阿罗汉」条。八百罗汉指佛教四圣果中最高果位。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二.书五百罗汉名记后…
蜗居族 [ wō jū zú ]
蜗居族最新网络流行词,蜗居一词,既可作名词,1比喻狭小的住所(现代汉语大词典);也可作动词,意为在狭小的房子里居住,…
伊陵尸逐就单于 [ yī líng shī zhú jiù dān yú ]
后汉南匈奴第十六代之单于。名居车儿。后汉桓帝建和元年即单于位。延熹元年,其所属诸部离叛侵汉边九郡,张奂破之,降其衆,…
居延海 [ jū yán hǎi ]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
延陵 [ yán líng ]
(一)、古邑名。春秋 吴 邑,公子 季札 因让国避居(一说受封)于此。故址在今 江苏 常州市。《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年…
延问 [ yán wèn ]
请教询问。《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天子﹞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道士 苏澄隐 …
訾産 [ zī chǎn ]
资产,财产。訾,通“貲”。《隶释·汉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宋 洪适 释:“雍直 似是 季本 庶孽不肖子,分以訾产,居之…
延龄 [ yán líng ]
(1).长生;延长寿命。 南朝 梁简文帝 《谢赉长生米启》:“食乃民天之贵,粒有延龄之名。” 唐 裴铏 《传奇·陶尹…
简选 [ jiǎn xuǎn ]
选择;选用。《吕氏春秋·简选》:“简选精良,兵械銛利,令能将将之。”《后汉书·朱儁传》:“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
简姓 [ jiǎn xìng ]
拼音:jiǎn xìng 概述 简姓,是黄帝子孙,姬族后裔。周朝春秋时期只有周大夫简师父、鲁大夫简叔二…
简亢 [ jiǎn kàng ]
亦作“ 简伉 ”。高傲;清高。《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膺 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 荀淑 、 陈寔 为师友。…
庐居 [ lú jū ]
(一)、住在临时性的简易房子中。《汉书·王尊传》:“请以身填 金堤,因止宿,庐居隄上。”(二)、庐墓。在墓旁结庐服丧…
约艳 [ yuē yàn ]
简洁华丽。 汉 桓谭 《新论》:“ 秦 吕不韦 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 汉 之 淮南王 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书…
深酷 [ shēn kù ]
(1).苛刻严酷。《汉书·谷永传》:“ 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新五代史·杂传·…
榛旷 [ zhēn kuàng ]
犹荒凉。《文选·左思<魏都赋>》:“ 伊 洛 榛旷, 崤 函 荒芜。” 吕延济 注:“榛旷、荒芜……皆谓居人少也。”…
延纳 [ yán nà ]
(1).引见接纳。《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 睦 少好学,博通书传, 光武 爱之,数被延纳。”《旧唐书·德宗纪上》…
庞德公 [ páng dé gōng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东汉末高士,襄阳人。与诸葛亮?徐庶?司马德操为友。刘表数度延请,不至。隐居鹿门山,因采药不返…
伯通庑 [ bó tōng wǔ ]
汉 梁鸿 与其妻 孟光 至 吴 ,依附富豪 皋伯通 ,居庑下,为人赁舂。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伯通廡”指…
文东武西 [ wén dōng wǔ xī ]
旧时文武官员站班,文官居东,西向,武官居西,东向。始于 汉 叔孙通 所定朝仪。《汉书·尹翁归传》:“会 田延年 为 …
【词语拼音】jū yán hàn jiǎn
【词语解释】 居延汉简为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公元1世纪初)至东汉中叶(公元2世纪初)。烽燧为汉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居延汉简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第一次发现于1930年,由西北科学考察团发掘采集,出简较多的有10个地点。加上另外20个地点发现的少量简版,共有10,200枚左右,现藏我国台湾省的台湾研究院。第二次发现于1972-1976年,由甘肃居延考古队发掘采集,共发现近20,000枚简牍,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居延汉简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汉代边塞上的屯戍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简、历谱和私人信件等。最早的纪年简是西汉武帝征和3年(公元前90年)的。居延汉简是研究汉律、汉代边防制度等珍贵资料。
对居延汉简的整理:劳干于1943年出版〔居延汉简考释〕考证之部,2册;1957年在出版〔居延汉简〕图版之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59年出版〔居延汉简甲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80年出版〔居延汉简甲乙编〕,包括图版、释文、附录、附表、释文均经重新校定。第二批汉简内容尚未全部公布,部分释文发表于〔文物〕。
--作者: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