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 [ guān rén ]
「观人」一词出于刘劭所着〔人物志·接识〕。旨在讨论知人之难。偏材之人往往以己观人,则无法避免党同伐异的缺失。清节…
侈人观听 [ chǐ rén guān tīng ]
指加强人们在观感听觉上的印象。
人生观 [ rén shēng guān ]
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
共产主义人生观 [ gòng chǎn zhǔ yì rén shēng guān ]
即“无产阶级人生观”。见“人生观”。
观场矮人 [ guān cháng ǎi rén ]
guān chǎng ǎi rén 观场矮人(觀場矮人) 谓见识浅鄙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与 紫庭 …
仙人观 [ xiān rén guān ]
西汉 长安 城外观名。
丈人观 [ zhàng rén guān ]
宫观名。在 四川 灌县。
无产阶级人生观 [ wú chǎn jiē jí rén shēng guān ]
也称“共产主义人生观”。无产阶级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参见“人生观”(186页)。
人才观念 [ rén cái guān niàn ]
什么是人才观念 人才观念,是指人们对人才的识别、选拔、管理、培养、保护等方面的根本看法。决定着人才选拔的标准和用人制…
人文景观 [ rén wén jǐng guān ]
人文活动所具现的景象。如田园、聚落、工厂、舟车等,即是「人文景观」。
静观人生 [ jìng guān rén shēng ]
旁观人生 [ páng guān rén shēng ]
主观与客观 [ zhǔ guān yǔ kè guān ]
①主观指人的意识;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改造客观。②主观指人的…
主观因素 [ zhǔ guān yīn sù ]
主观是客观在人脑中的反应。主观因素就是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因素。
观人读春秋 [ guān rén dú chūn qiū ]
观瞻所系 [ guān zhān suǒ xì ]
观瞻:外观以及对外观的反应。指人或具体物件的外观与人们的印象有很大的关系。
三年一代沟 [ sān nián yī dài gōu ]
两人的年龄每差三岁,两人的思想观,道德观,法制观,感观等就会有所不同,相差越多差越远。
笑谈人生 [ xiào tán rén shēng ]
乐观的面对人生,乐观的面对人生的困难。
观者云集 [ guān zhě yún jí ]
观看的人如行云那样密集。形容观看的人多。
围观 [ wéi guān ]
很多人围着观看四面围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
当局者和旁观者,原指下棋的和看棋的人。后用以比喻当事人和旁观的 人。当事人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客观,却看得清…
八观六验 [ bā guān liù yàn ]
国君从八个方面、六种途径观察、考验人臣的方法。《吕氏春秋·论人》:“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
伦理观 [ lún lǐ guān ]
人们对于伦理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厌世 [ yàn shì ]
悲观消极,厌弃人生:悲观厌世。
三观不正 [ sān guān bù zhèng ]
三观不正“三观不正”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三观&rd…
【词语拼音】guān rén
【词语解释】 「观人」一词出于刘劭所着〔人物志·接识〕。旨在讨论知人之难。偏材之人往往以己观人,则无法避免党同伐异的缺失。清节之人以正直为度,所以在检阅众材时,能识德行端正的人,而疑心法术的不正。法制之人行事有依据,紧守原则,所以能识方直的人,而不重视应变制宜。术谋之人善于思谋,所以能成就策略的奇谋,而不懂守法度的好处。器能之人精于辩护、能熟知各种方法技巧,而不知道制度的根本原理。智意之人善于忖度人意,所以擅于韬略权谋,而不重视教化常度。伎俩之人以求功为主,所以能识进取之功,而不懂道德教化。臧否之人以伺察为事,所以能识砭责的智慧,而不懂宽宏大度。言语之人以论辩分析为能事,所以有敏捷便给的长处,而不知道沈默含蓄之美,以致与人互相驳斥,不肯承认对方的长处。对于同材的人就容易相知,对于异材的人则历久而难知。由此推衍,偏材的人能识偏材之人的长处,兼材的人能知兼材之人的长处,具备的材能愈多,就愈能欣赏各种材能的人。
偏材之人喜欢自我表现,想要让人称赞他,封别人的长处不想承认,也不想知道,因此,别人所说的,都会以自己的立场而怀疑;所以多说道理,就认为是爱表现;沈默寡言,就认为是没学问;高谈阔论,就认为不够谦逊;处处谦退,就认为是浅陋无知;称说一善,就认为不够广博;众美并举,就认为太噜嗦;抢先发言,就认为是掠美;诘责问难,就认为是误解;意见相左时,就认为是有意抗衡;尽所知发言,就认为没有重点。总之,只有说和他同材量的话才会高兴,才会称赞人,这些都是偏材观人的缺失。以上所说并不在于教人如何观人,而在于明白何以有观人之夫,接识之难。
--作者:庄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