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舍婆佛 [ pí shè pó fó ]
为过去七佛的第三佛。据说其出世的时间,距今已三十一劫。主要弟子是扶游和郁多摩。
七佛 [ qī fó ]
佛教语。谓 释迦牟尼 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 毗婆尸、尸弃、毗舍浮 和现在劫中四佛 拘留孙、拘那含、迦叶 …
赤髭白足 [ chì zī bái zú ]
赤:红。髭:嘴上边的胡子。白足:白净的脚。指道行很高的僧人。语本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中.佛陀耶舍》:“舍(耶…
阿毗昙 [ ā pí tán ]
佛教论律经三藏梵语音译的合称。亦偏指论藏。 晋 法显 《法显传·摩头罗国》:“众僧住处,作 舍利佛 塔、 目连 、 …
毗耶 [ pí yē ]
(一)、亦作“毗邪”。亦作“毘耶”。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印度城名。(二)…
毗卢遮那 [ pí lú zhē nà ]
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但由于对译名了解的分歧,所以有不同的解释。华严宗和密宗同样认为,毗卢遮那和卢舍那只是音译全称和…
毗婆尸佛 [ pí pó shī fó ]
为过去七佛的第一位,据说其出世时间,距今有九十一劫,举行过三次说法集会,第一次有十六万弟子参加,第二次十万,第三次八…
沈究 [ shěn jiū ]
深入研究。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愚以寡昧,猥承传习,览所製《阿毗达磨俱舍论》,破 毗婆沙 师大义,輒…
俱舍宗 [ jù shě zōng ]
?佛教宗派名。佛灭度后,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如。至佛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驮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
妙喜 [ miào xǐ ]
佛教语。东方佛国名,佛名 阿閦 。《维摩诘经·阿閦佛国品》:“是时佛告 舍利弗 ,有国名 妙喜 ,佛号 无动 ,是 …
西域四姓 [ xī yù sì xìng ]
拼音:xī yù sì xìng 解释:西域四姓亦称四种姓、四姓种、四品人…
上衍 [ shàng yǎn ]
佛-与上乘同。衍梵语yāna之音译,乘之义。《净土论注·上》:「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
经塔 [ jīng tǎ ]
(1).纳藏佛教经咒文字而受人供奉的塔。 晋 法显 《佛园记》:“作 舍利弗 塔, 目连 、 阿难 塔,并阿毗曇律经…
吉祥天女 [ jí xiáng tiān nǚ ]
梵语的意译。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财富、美丽女神。佛教将此神列为护法天神,为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门天之妹,有“大功德”于…
真乘 [ zhēn chéng ]
佛家谓真实的教义。 唐 知玄 《答僧澈》诗:“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餘。”《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 龙树 …
优波笈多 [ yōu bō jí duō ]
?人名。Upagupta之音译。又作优婆毱多、优婆掘多、邬波毱多、优婆毱提、邬波级多、邬波屈多、乌波毱多、优波毱多等…
十二分教 [ shí èr fēn jiào ]
佛教将三藏依体裁和内容分成十二类。即一、修多罗(契经),指经典中散文体的经文;二、只夜(应颂),指经典中以诗颂的型式…
王舍城 [ wáng shè chéng ]
(一)、地名。即古 印度 曷罗闍姞 利呬城。传说其西南 佛陀迦雅 为 释迦牟尼 成道之地。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
瞻部 [ zhān bù ]
即 赡部洲 。佛经传说四大部洲之一。《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时则有 王舍 大城 …
现疾说法 [ xiàn jí shuō fǎ ]
指维摩诘显病身说佛法事。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伽蓝东北三四里有窣堵波,是毗摩罗詰故宅基址,多有灵异。去此…
共业 [ gòng yè ]
数人共有的产业。如:「这家公司是他们兄弟三人的共业。」佛教用语。指会造成群体每个分子共同报应的业力。《阿毗达磨俱舍论…
现疾説法 [ xiàn jí shuō fǎ ]
指维摩诘显病身说佛法事。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伽蓝东北三四里有窣堵波,是毗摩罗詰故宅基址,多有灵异。去此…
托塔天王 [ tuō tǎ tiān wáng ]
佛教四大天王之一。即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沙门,为佛教的护法天神和赐福天神。管领罗刹、夜叉,掌擎舍利塔。故俗称托塔天王…
目犍连 [ mù qián lián ]
人名。全名为摩诃目犍连。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古印度摩揭陀国土舍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着…
舍利弗 [ shè lì fú ]
人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闍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