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无明 [ bù gòng wú míng ]
谨刻 [ jǐn kè ]
犹严苛。《庄子·天下》“謑髁无任” 唐 陆德明 释文:“无任,无所施任也。 王 云,虽谨刻於法,而犹能不自任以事,事…
错明 [ cuò míng ]
交相辉映。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二》:“岂知大人殊途共归,百虑一致,无不代行而错明乎?”
通共有无 [ tōng gòng yǒu wú ]
tōng gòng yǒu wú 通共有无(通共有無) 谓互相接济;互通有无。《三国志·魏志·杨俊传》:“ 俊 振济…
共德 [ gòng dé ]
大德。共,通“ 洪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臣闻之:‘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
共恪 [ gòng kè ]
恭谨。共,通“恭”。《左传·昭公十六年》:“子产 戒曰:‘苟有位於朝,无有不共恪!’”
截然不同 [ jié rán bù tóng ]
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共相 [ gòng xiāng ]
(一)、佛教名词。与自相(不共相)相对,谓几种事物的共通相,即不局限于一法之自体。如色、受等有为法共有无常性,故以无…
不文明行为 [ bù wén míng xíng wéi ]
不文明行为,指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于公共观念的缺失而造成的不文明的一些行为举止和动作。很多人觉得这是小问题,不值得上…
束手无计 [ shù shǒu wú jì ]
束手无计(束手無計) 同“ 束手无策 ”。 清 傅维鳞 《明书·名臣传十八·申时行》:“即有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
耳目昭彰 [ ěr mù zhāo zhāng ]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不共 [ bù gòng ]
(1).不恭。共,“ 恭 ”的古字。《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公卑 杞 , 杞 不共也。” 杜预 注:“共音恭,本亦…
齿爵 [ chǐ jué ]
年龄和官职。明 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孩儿!我齿爵俱尊,儿孙共贵。”参见“齿德”。
千里共婵娟 [ qiān lǐ gòng chán juān ]
婵娟:指月亮。千里范围内的人共享明月。比喻不同地域的人共同享受同一样的良辰美景。
迭见杂出 [ dié jiàn zá chū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层出不穷。明史˙卷一八八˙刘传:今民穷财殚,府藏虚罄,水旱盗贼、星象草木之变迭见杂出,万一祸…
道不同不相为谋 [ 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熙明 [ xī míng ]
兴盛清明。 明 张居正 《谢御笔大书疏》:“共竭駑钝,仰佐熙明。” 清 顾炎武 《玉田道中》诗:“可怜壮游人,不遇熙…
冥顽不灵 [ míng wán bù líng ]
冥顽:愚钝无知;不灵:不聪明。形容愚昧无知。
柳绿桃红 [ liǔ lǜ táo hóng ]
柳绿桃红(柳緑桃紅) 形容美丽的春景。 明 无名氏 《大劫牢》第四折:“试看这柳緑桃红……青山緑水,寳马香车,游人共…
赃害 [ zāng hài ]
栽赃陷害。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累·张荩》:“ 张 遂解衣,众持烛共视,无有。知必他人赃害,咸为称寃。”
旁证 [ páng zhèng ]
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事实,须与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共同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证据。
闹不机迷 [ nào bù jī mí ]
搞不明白,不明白,不太清楚的意思。对事物无法确定。
縻军 [ mí jūn ]
指受牵制而不能灵活机动的军队。《孙子·谋攻》:“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李…
偏利共生 [ piān lì gòng shēng ]
两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其中一种有利,而对另一种无害,这种生活方式叫做偏利共生。如文鸟专在胡蜂窝的附近筑巢,因为…
吐肝露胆 [ tǔ gān lù dǎn ]
吐肝露胆(吐肝露膽) 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 明 李贽 《复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