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斋 [ kāi zhāi ]
指吃素的人恢复吃荤伊斯兰教徒结束斋戒
戒斋 [ jiè zhāi ]
一指的是不沾荤腥,食素,二是指戒斋指还俗。
如蚁附羶 [ rú yǐ fù shān ]
词典附录修订本参考资料:像蚂蚁附着在有羶味的东西上。比喻趋炎附势或臭味相投的人追逐名利的肮脏行为。如:他对老板巴结谄…
膏腥 [ gāo xīng ]
(一)、豕膏。一说,鸡膏。古代调味八珍之一。(二)、犹荤腥。
斋期 [ zhāi qī ]
伊斯兰教在封斋期间不喝酒、不吃荤等叫斋期。
素淡 [ sù dàn ]
(一)、(菜肴)无荤腥油腻;清淡。(二)、(色彩)不浓艳;淡雅。
羯羶 [ jié shān ]
羊臊气。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
持斋 [ chí zhāi ]
信某种宗教的人遵守不吃荤或限制吃某种东西的戒律。
行羶 [ xíng shān ]
比喻德行令人仰慕。语本《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也。
楚腻 [ chǔ nì ]
楚 人的荤食。 唐 孟郊 韩愈 《城南联句》:“ 楚 腻鱣鮪乱,獠羞螺蟹并。”
水梭花 [ shuǐ suō huā ]
鱼的隐称。僧人素食,讳言荤腥之名,因鱼往来水中,形似穿梭,故称。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僧文荤食名》:“僧谓酒为‘般…
膻芗 [ shān xiāng ]
同“ 羶薌 ”。烧煮牛羊肉的气味。亦泛指牛羊肉。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赤足络绎来,大盘荐膻薌。”
稻田衣 [ dào tián yī ]
袈裟的别称。 唐 王维 《六祖能禅师碑铭》:“多絶羶腥,効桑门之食,悉弃罟网,袭稻田之衣。”
毳羶 [ cuì shān ]
牲畜的腥臊气。借指入侵者。清 单子廉《辛丑感事》诗:“谁将肘腋留梟獍,几见功名洗毳羶?”
食荤 [ shí hūn ]
亦作“ 食焄 ”。吃有辛味的葱韭之类。《荀子·哀公》:“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於食荤也。” 杨倞 注:“荤…
涸浊 [ hé zhuó ]
水干涸后的淤泥。陈蜕《自掾曹不辟而无贤吏》诗之二:“情海千年成涸浊,化城弹指幻腥羶。”
开荤 [ kāi hūn ]
(一)、(信奉佛教等宗教的人)解除吃素的戒律或已满吃斋的期限,开始肉食。也泛指经常素食的人偶然吃荤。(二)、比喻经历…
五臭 [ wǔ chòu ]
(1).五种气味。《庄子·天地》:“五臭薰鼻,困惾中顙。” 成玄英 疏:“五臭,谓羶、薰、香、鯹、腐。”按,《礼记·…
荤笑话 [ hūn xiào hua ]
猥亵低俗的笑话。《金瓶梅.第二一回》:「俺每只好荤笑话儿,素的休要打发出来。」
拼盘 [ pīn pán ]
用两种以上的凉菜(多为卤肉、海蜇、松花等冷荤)摆在一个菜盘里拼成的菜。
江翻海扰 [ jiāng fān hǎi rǎo ]
江翻海扰(江翻海擾) 犹江翻海沸。 清 无名氏 《陆沉病》楔子:“遍地腥羶,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行膻 [ xíng shān ]
(一)、同“行羶”。(二)、比喻德行令人仰慕。语本《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
打牙祭 [ dǎ yá jì ]
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鼠偷狗盗 [ shǔ tōu gǒu dào ]
鼠偷狗盗 同“ 鼠窃狗盗 ”。 清 无名氏 《陆沉痛》楔子一出:“遍地腥羶,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压桌 [ yā zhuō ]
(一)、宴席中预先摆定的菜,多为冷荤之类。(二)、谓人在酒宴上最后离席。用以讥笑人贪吃。
【词语拼音】hūn shān
【词语解释】指有辛味的菜与牛羊肉。 唐 韦应物 《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辄献诗代启》:“道场斋戒今初服,人事荤羶已觉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韬光禅师》:“刺史 白居易 重其道,尝具饌饭之,以诗邀云:‘白屋炊香饭,荤羶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