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锦鸡 [ bái fù jǐn jī ]
白腹锦鸡又称铜鸡,雄鸟体长113—145厘米,体重650—960克;雌鸟体长54&mdash…
白腹锦鸡苗 [ bái fù jǐn jī miáo ]
霜鹤 [ shuāng hè ]
白鹤。 唐 杜牧 《朱坡》诗:“迴野翘霜鹤,澄潭舞锦鸡。” 唐 陆龟蒙 《华顶杖》诗:“瘦於霜鹤脛,奇似黑龙鬚。”
锦绣肝肠 [ jǐn xiù gān cháng ]
锦绣肝肠(錦繡肝腸) 谓满腹诗文,善出佳句。语本 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 紫云…
白犬 [ bái quǎn ]
(一)、白狗。《晋书·五行志中》:“元帝 永昌 二年,大将军 王敦 下据 姑孰。百姓讹言,行虫病,食人大孔,数日入腹…
鹤绫 [ hè líng ]
古代一种丝织物。色白。《晋书·卢志传》:“帝悦,赐 志 绢二百匹、緜百斤、衣一袭、鹤綾袍一领。”唐 张鷟《鸿胪寺中土…
金鸡 [ jīn jī ]
(1).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 扶桑山 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
風前月下 [ fēng qián yuè xià ]
唐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牀。”后以“风前月下”指良辰美景…
黑腹沙鸡 [ hēi fù shā jī ]
简介 黑腹沙鸡为中型鸟类,嘴的形状与家鸡相似,但小而弱。后趾存在,但非 常短小。尾羽短而尖,雄鸟的头顶、颈部和上背为…
引鬭 [ yǐn dòu ]
(一)、准备格斗。唐 白居易《鸡距笔赋》:“挥芒拂鋭,又似乎奋拳引鬭之时。”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遂弃 广…
鸡油 [ jī yóu ]
拼音:jī yóu 解释:鸡腹内的脂肪特别柔软细嫩,因此其油脂很容易溶出,鸡油的传统炼制方法主要有三种…
沙半鸡 [ shā bàn jī ]
产地与分布 沙半鸡(Perdix dauuricae别名须山鹑、斑翅、沙半鸡,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山鹑属。为留鸟,…
风前月下 [ fēng qián yuè xià ]
fēng qián yuè xià 风前月下(風前月下) 唐 刘禹锡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
三科 [ sān kē ]
(1).三品;三等。 汉 班固 《白虎通·寿命》:“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汉…
桦蛱蝶 [ huà jiá dié ]
桦蛱蝶huà jiá dié 在国内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
振讯 [ zhèn xùn ]
(一)、亦作“振迅”。抖动。《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毛 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孔子家语·辩政》:“昔…
白鱼尾 [ bái yú wěi ]
白鱼尾,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Yú Wěi【别名】溪桃、野桃、杨波叶、蒲羌癀、白波越子…
牺尊 [ xī zūn ]
亦作“ 牺樽 ”。亦作“ 牺罇 ”。亦作“ 牺鐏 ”。古代酒器。作牺牛形,背上开孔以盛酒。或说于尊腹刻画牛形。《诗·…
荜澄茄 [ bì chéng jiā ]
拼音:bì chéng qié 基本信息 荜澄茄 俗名:澄茄(徐表《南州记…
白芍 [ bái sháo ]
白芍白芍,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sháo简介: 概述: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
蜜蜡 [ mì là ]
(1).蜜蜂腹部分泌蜡汁为巢,取蜂巢煎而溶之,其上浮如油者凝固即成蜜蜡,初时为黄蜡,精制则成白蜡。供制烛及药用等。 …
蓝孔雀 [ lán kǒng què ]
Pavo cristatus雄鸟体长200~229公分,雌鸟体长86公分。脚灰白色。雄鸟羽色鲜艳;头部蓝色,眼睛周围…
补服 [ bǔ fú ]
(一)、明 清 时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
太白山野人 [ tài bái shān yě rén ]
太白山野人是指位于太白山的野人传说。历史上的《周书》、《神异经》、《洞冥记》、《太平广记》等典籍中均有关于太白山野人…
白沙虫药 [ bái shā chóng yào ]
白沙虫药,是一种中药读音:Bái Shā Chónɡ Yào简介: 【英文…
【词语拼音】bái fù jǐn jī
【词语解释】 白腹锦鸡又称铜鸡,雄鸟体长113—145厘米,体重650—960克;雌鸟体长54—67厘米,体重585—900克。雄鸟的头、顶、背、胸等均为翠绿色,散出金属光泽;头上有一绺发状羽形成的紫红色羽冠,像“小辫”一样,披散在后颈;颈部由白色镶黑边的羽毛形成翎领,像披肩一样围着头和颈部;下背和腰部是明黄色,往下转朱红色;腹部银白色;尾羽银灰色,具黑白相杂的云状斑纹和横斑。虹膜褐色;嘴蓝灰色;腿、脚青灰色。当它拖着光亮似锦的长尾,在高山灌丛和矮竹林中轻盈袅娜地奔走时,很是令人喜爱。 中文学名: 白腹锦鸡 别称: 铜鸡 笋鸡 衾鸡 箐鸡 宽宽鸡 界: 动物界 目: 鸡形目(GALLIFORMES ) 科: 雉科 属: 锦鸡属 分布区域: 缅甸东北部至中国西南部 保护等级: 二级 拉丁学名: Phasianidae 同物异名: Leadbeater, 1829详细解释 【分布】 分布范围:缅甸东北部至中国西南部。引种至欧洲。 分布状况:全球性濒危(Collar et al., 1994)。海拔1800~3600米山林的非常见鸟,白腹锦鸡没有亚种分化,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四川南部、贵州西部至广西西部红腹锦鸡分布的西界。通常也为是中国特有鸟类。170多年前,英国人便把白腹锦鸡弄到伦敦饲养。同红腹锦鸡一样,它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观赏雉,在各地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均有饲养。 【习性】 白腹锦鸡栖息于海拔从1000以下到40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也栖息于林缘灌丛、草破和矮竹林间,冬季到农田附近觅食。夜晚栖于树冠隐蔽处,白天下树在地上活动。多集成4—5只,或10余只的小群,冬季可达20—30只。极善奔走,在林中行走极快,但飞行能力差,一般很少飞翔,遇危险时多通过疾速奔跑和藏匿来避敌,仅在危急时才起飞上树,或沿山坡向下滑翔。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以植物的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农作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其中较为常见的食物种类有马桑、胡颓子、花揪果、青杠果、半夏、华山松、木姜子、山樱桃、悬钩子、白牛筋、四照花,以及农作物小麦、玉米、黄豆、马铃薯和动物性食物金针虫、金龟子、叩头虫、蟋蟀、蜗牛、白蚁、蝗虫、鳞翅目幼虫等。主要在地上觅食。有时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