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告 [ chái gào ]
祭祀之一种。燔柴祷告。《后汉书·章帝纪》:“辛未,幸 太山 ,柴告 岱宗 。”
柴燎告天 [ chái liáo gào tiān ]
燔柴祭告上天。《宋书·武帝纪下》:“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设坛於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周书·孝闵帝纪》:“元年…
告燎 [ gào liáo ]
焚柴以祭告天帝。
燔告 [ fán gào ]
古祭天时焚柴祝告。
烟祀 [ yān sì ]
古代对天神的祭祀。祭时先积柴,再加牲体、币帛等祭品于柴上烧之,使烟升起,表示告天。烟,通“禋”。
柴望 [ chái wàng ]
古代两种祭礼。柴,谓烧柴祭天;望,谓祭国中山川。亦泛指祭祀。《书·武成》:“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孔 传…
告至 [ gào zhì ]
(一)、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柴”孔 传:“班瑞之明月,…
附抄 [ fù chāo ]
附带抄录。 茅盾 《子夜》十六:“这是中华全国火柴业联合会通告各会员的公函,并附抄 广东 火柴行商业工会呈工商部的呈…
杯水车薪 [ bēi shuǐ chē xīn ]
《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薪:柴草。
郊柴 [ jiāo chái ]
亦作“ 郊祡 ”。焚柴祭天。为古代帝王祭祀的一种仪式。《汉书·郊祀志下》:“﹝ 匡衡 言:﹞‘臣闻郊柴饗帝之义,埽地…
杯水車薪 [ bēi shuǐ chē xīn ]
释义 以一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起的火。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语本《孟子.告子上》。△「无济于事」
柴草 [ chái cǎo ]
做柴用的草、木;柴火:小山土薄,只长些柴草。
薪荛 [ xīn ráo ]
薪柴;柴草。
负樵 [ fù qiáo ]
(一)、背柴。(二)、指背柴的人。
茅柴 [ máo chái ]
亦作“茆柴”。见“茅柴酒”。
蒸薪 [ zhēng xīn ]
(一)、木柴。(二)、烧柴火。
采薪 [ cǎi xīn ]
(一)、砍柴。(二)、打柴。
樵苏 [ qiáo sū ]
(一)、砍柴刈草。(二)、打柴砍草的人。(三)、柴草。(四)、指日常生计。
柴堆 [ chái duī ]
柴草堆。堆积在一起的柴。
薪柴 [ xīn chái ]
柴火。大者谓薪,小者谓柴。
火柴梗 [ huǒ chái gěng ]
又名火柴枝,火柴杆,是火柴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煤球。
柞薪 [ zhà xīn ]
柞木类的柴薪。亦泛指柴薪。
束薪 [ shù xīn ]
(一)、捆扎起来的柴木,一捆薪柴。(二)、比喻男女成婚。(三)、捆柴。
柴天改玉 [ chái tiān gǎi yù ]
柴天改玉 谓改朝换代。柴天,烧柴祭天;改玉,改换佩玉。 清 黄宗羲 《余恭人传》:“柴天改玉之交,皇风未畅,鼎族阽危…
洋取灯儿 [ yáng qǔ dēng ér ]
也叫“洋火”,火柴——特指现代火柴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