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公济私 [ jiè gōng jì sī ]
借职权之便,遂其肥己之私也。
公私两利 [ gōng sī liǎng lì ]
gōng sī liǎng lì 公私两利(公私兩利) 见“ 公私两济 ”。
假公营私 [ jiǎ gōng yíng sī ]
jiǎ gōng yíng sī 假公营私(假公營私) 见“ 假公济私 ”。
托公行私 [ tuō gōng xíng sī ]
犹言假公济私。
借公行私 [ jiè gōng xíng sī ]
jiè gōng xíng sī 借公行私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见善忘举者妬,知…
托公报私 [ tuō gōng bào sī ]
借公事报私怨。
因公假私 [ yīn gōng jiǎ sī ]
借公务谋取私利。
公私两济 [ gōng sī liǎng jì ]
公私两济(公私兩濟) 谓公家与私人都有好处。《晋书·阮种传》:“詔曰……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
假公济私 [ jiǎ gōng jì sī ]
假借公事的名义,取得私人的利益。
讬公行私 [ tuō gōng xíng sī ]
犹言假公济私。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託公行私,交游羣小。”
公报私仇 [ gōng bào sī chóu ]
借公事来报个人的仇。也说官报私仇。
济公 [ jì gōng ]
(1).成就公义。《太平御览》卷四二二引 汉 刘向 《说苑》:“大者妾夫兄之子,小者妾之子。夫兄子者,公义也;妾之子…
济私 [ jì sī ]
◎ 济私 jìsī[serve a selfish purpose] 谋求私利详细解释语出《宋书·南郡…
缘私 [ yuán sī ]
谓假公济私。《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八年》:“边军徒有其数而无其实,虚费衣粮,将帅但缘私役使,聚货财以结权倖而已。” …
穷人 [ qióng rén ]
缺乏或相对地缺乏金钱和财富的人经济上不能自足的人,或必须接受某种公共救济或私人救济的人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 [ shēng chǎn zī liào sī yǒu zhì dí shè huì zhǔ yì gǎ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包括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讬公报私 [ tuō gōng bào sī ]
借公事报私怨。《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託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欲以熏轑天下。…
扶危济急 [ fú wēi jì jí ]
扶危济急(扶危濟急) 犹扶危济困。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 沪 ……中遭艰巨…
沾济 [ zhān jì ]
犹接济。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公﹞家法尤严,凡子孙在京守官者,俸钱皆不得私用,与 饶阳 庄课併输宅库,…
私事官雠 [ sī shì guān chóu ]
古时俚语。谓假借公事来发泄私愤。《宋史·江公望传》:“臣闻挺之与古论事每不相合,屡见於辞气,怀不平之心,有待而发。俚…
秦法 [ qín fǎ ]
我们在这里说的秦法,是指公元前公元前356年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对经济的改革是以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
来稔 [ lái rěn ]
来年。《魏书·世宗纪》:“﹝ 正始 元年﹞九月丙午,詔缘 淮 南北所在镇戍,皆令及秋播麦,春种粟稻……比及来稔,令公…
弱本强末 [ ruò běn qiáng mò ]
弱本强末 谓中央权力削弱而地方势力强大。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
包龙图 [ bāo lóng tú ]
(1).即 包拯 。因他曾官龙图阁直学士,故称。参见“ 包公 ”。(2).借指铁面无私、办事公正的人。 古华 《醒醒…
村社 [ cūn shè ]
(一)、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二)、犹村落。(三)、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