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道 [ wǔ dǒu mǐ dào ]
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
米巫 [ mǐ wū ]
指五斗米道道师。五斗米道以符箓为术,有如巫觋,故称。
五斗米师 [ wǔ dǒu mǐ shī ]
推行五斗米道的传道师。《后汉书·孝灵帝纪》“张脩反”唐李贤注引刘艾纪曰:“时巴郡巫人张脩疗病,愈者雇以米五斗,号为‘…
天师道 [ tiān shī dào ]
即“五斗米道”
米贼 [ mǐ zéi ]
旧时对五斗米道的贬称。
折腰五斗 [ zhé yāo wǔ dǒu ]
折腰:弯腰。五斗:五斗米。为五斗米而弯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张道陵 [ zhāng dào líng ]
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原名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入太学。后入鹤鸣山(四川大邑县境)修道。结合民间巫术…
鬼卒 [ guǐ zú ]
(一)、鬼兵中之士卒。(二)、汉张鲁五斗米道初级道徒的称谓。
五斗米 [ wǔ dǒu mǐ ]
(1).指五斗米道。 清 龚自珍 《非五行传》:“ 王莽 不闻 张角 、 张鲁 、五斗米、三里雾。”(2).《晋书·…
五斗 [ wǔ dǒu ]
(一)、见“五斗米”。(二)、即五星。
米道 [ mǐ dào ]
即五斗米道。晋 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汉 末,沛国 张陵 学道於 蜀 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
五斗折腰 [ wǔ dǒu zhé yāo ]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薪津 [ xīn jīn ]
薪金。 叶圣陶 《皮包》:“敦聘台端为训育主任,薪津五百,米五斗。”
瓜米 [ guā mǐ ]
经过五六次加工用作酿酒原料的糯米。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西录》:“瓜米者,糯稻碾五次之称。碾九次为茶米,用以作…
听价唔听斗 [ tīng jià wú tīng dòu ]
广州话,拼音:teng1 gaa3 ng4 teng1 dau2 解释:未了解事实真相急于反应的一种表现 典故:旧时…
耗米 [ hào mǐ ]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 五代 周 显德 年。…
月米 [ yuè mǐ ]
每月支给的米粮。《南史·宋衡阳文王义季传》:“队主 续丰 母老家贫,无以充养,遂不食肉。 义季 哀其志,给 丰 母月…
斗耗 [ dòu hào ]
历代从水道运粮,每石另加米数斗,随漕起运,作为沿途耗折之用,谓之“斗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上以漕运…
不为米折腰 [ bù wèi mǐ zhé yāo ]
比喻人品清高淡泊。参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条。《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不为米折腰,陶渊明不拜吏胥。」
斛子 [ hú zǐ ]
粮食量具。其容量古为十斗,南宋 末年改为五斗。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在米质好和坏的辩论之中,在斛子浅和满的争持之…
朝斗 [ cháo dòu ]
道家谓朝拜北斗七元星君。宋 苏轼《东坡志林·记朝斗》:“绍圣 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请 罗浮 道士 邓守安 …
三更枣 [ sān gēng zǎo ]
“三更早”的隐语。禅宗六祖 惠能 求道于五祖 弘忍,一日,五祖潜至碓坊,见 惠能 腰石舂米,乃问:“米熟也未?”惠能…
折腰吏 [ zhé yāo lì ]
晋 陶潜 为 彭泽县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因以“折腰吏”泛称地方低级官吏。
道教 [ dào jiào ]
中国主要宗教之 一。东汉张道陵所立。最初叫五斗米道、天师道。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奉老聃为教祖,尊称“ 太上老君…
归去来辞 [ guī qù lái cí ]
文章名。晋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彭泽令后归田园所作。篇中叙述归家后的心情和乐趣。
【词语拼音】wǔ dǒu mǐ dào
【词语解释】早期民间道教。东汉顺帝元年(公元142年)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传说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因以为名。一说因崇拜五方星斗及信奉《五斗经》,故名。由于道徒尊张陵为天师,故又称“天师道”。张陵死后,传子衡,衡死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