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戏 [ cǎi xì ]
谓掷骰赌采为戏。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与妃采戏,将北,唯重四转败为胜。” 宋 陆游 《南唐书·后妃诸王…
采茶戏 [ cǎi chá xì ]
流行于江西、湖北、广西、安徽等地的地方戏,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成,跟花鼓戏相近。
雉卢 [ zhì lú ]
(一)、古代摴蒱戏五种采色中的两种。(二)、代指博戏。
三小戏 [ sān xiǎo xì ]
传统戏曲中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角的小戏。以短小、活泼、风趣见长。花鼓戏、采茶戏、花灯戏等剧种三小戏剧目较多。
呼五白 [ hū wǔ bái ]
古代摴蒲有五白之采,因称博戏时高呼叫采为“呼五白”。
卢雉 [ lú zhì ]
古代樗蒲戏中两种贵采之名。
玉采 [ yù cǎi ]
古博戏中的贵采。有卢、白、雉、牛四种。
迎头好 [ yíng tóu hǎo ]
谓戏曲演员刚一出场亮相受到观众的喝采。
珉采 [ mín cǎi ]
王木(古博具)花色之一。 明 王志坚 《表异录·技术》:“五木之戏,其采十二。其四为玉采,贵也;其八为珉采,贱也。”
彩调剧 [ cǎi diào jù ]
戏曲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百色等地。有“彩调”、“彩灯”、“耍牡丹”、“采茶戏”、“嗬海戏”等名称。19…
剧种 [ jù zhǒng ]
戏剧艺术的种类。根据艺术特点、表现手段可分为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等。在戏曲中又可根据起源地点、流行地区及艺…
班衣戏采 [ bān yī xì cǎi ]
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痴耍 [ chī shuǎ ]
犹戏弄,玩弄。 明 陆采 《怀香记·春闺寄简》:“呸,这小妮子惯要痴耍。”
五博 [ wǔ bó ]
古代博戏的一种。用木或玉、石制成五子,掷子投采以分胜负。
男配角 [ nán pèi jiǎo ]
在电影、戏剧等表演活动上,戏分仅次于男主角的男性角色。如:「他在这出戏里虽只是男配角,却因为表现突出而抢走主角不少的…
睦剧 [ mù jù ]
浙江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淳安(旧属 睦州)、常州、开化 一带,与黄梅戏同渊源于 湖北 采茶调。原名三脚戏或三…
出手得卢 [ chū shǒu dé lú ]
卢:古时樗蒲戏一掷五子皆黑,为最胜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胜利。
斗百草 [ dòu bǎi cǎo ]
亦作“鬭百草”。一种古代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
采茶歌 [ cǎi chá gē ]
流行于 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安徽 等地的民间曲调,后发展成“采茶戏”。
五白 [ wǔ bái ]
古时博戏的采名。五木之制,上黑下白。掷得五子皆黑,叫卢,最贵;其次五子皆白,叫白。
戏具 [ xì jù ]
(1).赌具和游戏用具的统称。《三国志·吴志·孙綝传》:“败坏藏中矛戟五千餘枚,以作戏具。”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
打采 [ dǎ cǎi ]
(一)、亦作“打彩”。旧称戏曲演至精采处观众向女演员投掷钱币。(二)、旧亦用以指狎客给妓女的缠头。
大轴子 [ dà zhòu zǐ ]
◎ 大轴子 dàzhóuzi[epilogue,epilog;the last act …
场上之曲 [ chǎng shàng zhī qū ]
场上之曲 - 释义 场上之曲,就是对戏曲作为表演艺术的还原与体认,或者可以说,只有舞台上的活的戏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
脱剥杂剧 [ tuō bāo zá jù ]
指元曲中的武戏。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我试数几段脱剥杂剧,做一段老令公刀对刀,小尉迟鞭对鞭。”
【词语拼音】cǎi xì
【词语解释】谓掷骰赌采为戏。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与妃采戏,将北,唯重四转败为胜。” 宋 陆游 《南唐书·后妃诸王列传》:“﹝ 后主 昭惠后 ﹞工琵琶……至於采戏、弈棋,靡不妙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