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除 [ dàng chú ]
扫荡灭除。《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得精卒数万人,宿恶盪除,所过肃清。”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
东荡西除 [ dōng dàng xī chú ]
东荡西除(東蕩西除) 犹言东征西讨。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一折:“老夫 王环 是也。幼年间东荡西除,南征北讨,多…
除荡 [ chú dàng ]
清除。
埽灭 [ sào miè ]
扫荡剪除。
涤荡 [ dí dàng ]
洗涤;清除:涤荡邪祟。涤荡污泥浊水。
除尘涤垢 [ chú chén dí gòu ]
涤:涤荡;垢:污垢。清除灰尘,涤荡污垢。比喻扫除一切黑暗势力。也比喻清除旧的不合理的事物。
辟荡 [ pì dàng ]
屏除荡涤,消灭干净。
涤瑕荡秽 [ dí xiá dàng huì ]
涤:清除;瑕:玉上的斑点;荡:清除;秽:肮脏。指清除旧的恶习。
扫括 [ sǎo kuò ]
(一)、扫除,打扫。(二)、扫荡。
荡涤污垢 [ dàng dí wū gòu ]
“荡涤”是清洗、洗除的意思。“荡涤污垢”意思是把污垢清除干净。常用比喻义来体现一种反抗意识和勇于驱除恶势力的精神。
荡涤 [ dàng dí ]
冲洗;清除:荡涤污泥浊水。
排荡 [ pái dàng ]
(一)、见“排盪”。(二)、亦作“排荡”。激荡;冲激。(三)、谓豪放。(四)、犹排除。
涤地无类 [ dí dì wú lèi ]
荡涤无遗。形容清除得彻底。
超声洁牙 [ chāo shēng jié yá ]
超声波高频震荡去除牙石和菌斑。
销荡 [ xiāo dàng ]
(一)、亦作“销盪”。消除干净。(二)、见“销荡”。
清洒 [ qīng sǎ ]
(一)、清除;涤荡;洒扫。(二)、清逸洒脱;不俗不拘。
澡荡 [ zǎo dàng ]
洗除。《新唐书·陈子昂传》:“比大赦,澡荡羣罪,天下蒙庆,咸得自新。”
蠲荡 [ juān dàng ]
消除;废除。《晋书·慕容垂载记》:“陛下钟百王之季,廓中兴之业,天下渐平,兵革方偃,诚宜蠲荡瑕秽,率由旧章。”《新唐…
遣虱 [ qiǎn shī ]
典出《东观汉记·马援传》:“击 寻阳 山贼,上书曰:‘除其竹木,譬如婴儿头多蟣蝨而剃之,荡荡然蟣蝨无所復依。’”后称…
埽荡 [ sào dàng ]
(一)、亦作“埽盪”。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二)、泛指彻底清除。(三)、见“埽荡”。
革邪反正 [ gé xié fǎn zhèng ]
gé xié fǎn zhèng 革邪反正 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荡汰积埃,革邪反正…
祉祥 [ zhǐ xiáng ]
吉祥。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山本命醮词》:“寃债销平,凶衰除荡,更增寿福,永介祉祥。”
扶正黜邪 [ fú zhèng chù xié ]
扶正黜邪 扶助正道,除去邪恶。 汉 蔡邕 《对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
掃黄 [ sǎo huáng ]
扫荡、清除社会上的色情活动。如:「在凌晨的扫黄行动里,警方逮捕了数名嫖客和妓女。」
消荡 [ xiāo dàng ]
消灭;清除。《后汉书·桓帝纪》:“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宋书·武帝纪下》:“…
【词语拼音】dàng chú
【词语解释】扫荡灭除。《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得精卒数万人,宿恶盪除,所过肃清。”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制变以奇,盪除以杀。”肃清,彻底消除。《后汉书·苏竟传》:“太白、辰星自亡 新 之末,失行筭度……或盈缩成鉤,或偃蹇不禁,皆大运荡除之祥,圣帝应符之兆也。” 唐 陆龟蒙 《彼农》诗之一:“世路巇险,淳风荡除。”《明史·外国传二·安南》:“愿兴弔伐之师,隆继絶之义,荡除奸凶。”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倘非天纵之圣,积习当然也不能顿然荡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