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朝官 [ wài cháo guān ]
朝官有内朝外朝之分。大体属于丞相系统的正规官职称外朝官,君主的近臣称内朝官。参见“ 内朝官 ”。
内朝官 [ nèi cháo guān ]
旧时朝官有内朝外朝之分。大体属于丞相系统的正规官职称外朝官,君主的近臣称内朝官。也叫中朝官。
朝士 [ cháo shì ]
(一)、古代官名。掌外朝官次和刑狱等。参阅《周礼·秋官·朝士》。(二)、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辞阙 [ cí quē ]
京官外放,赴任前朝见皇帝。
辞见班 [ cí jiàn bān ]
京官放外任、地方官进京,在朝廷辞别、谒见天子时自行序班,不与百官同列,谓之“辞见班”。《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
侍仪司 [ shì yí sī ]
官名。元置。《元史·百官志》:「侍仪司,掌凡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礼。」
外朝 [ wài cháo ]
(一)、周制天子、诸侯处理朝政之所。对内朝而言。(二)、指在外朝参政诸官。后泛指朝臣。
私觌官 [ sī dí guān ]
指 唐 代出使外国的朝臣所保荐的州县官员。
九梁朝冠 [ jiǔ liáng cháo guān ]
官居极品的朝冠饰。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外﹞九梁朝冠、鹤补朝服、金带、朝鞋、牙笏上。”参见“九梁”。
入朝 [ rù cháo ]
(一)、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二)、谓进入中央朝廷做官。
鹤补朝服 [ hè bǔ cháo fú ]
绣有仙鹤的朝服。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外九梁朝冠、鹤补朝服、金带、朝鞋、牙笏上。”王季思等注:“补是官服前胸及…
外吏 [ wài lì ]
(一)、指在外应值之吏。(二)、指朝臣。(三)、指地方官。(四)、指外省衙门内的小吏。
知閤 [ zhī gé ]
官名。“ 知閤门事 ”的省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閤职》:“閤门,在 和寧门 外,掌朝参、朝贺、上殿、到班、上官…
白直 [ bái zhí ]
(一)、两晋南北朝时在官当值无月薪的小吏。后泛指官府额外吏役。(二)、干脆;爽直。
内官 [ nèi guān ]
(一)、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杜预 注:“内官,近官。…
朝班 [ cháo bān ]
古代群臣朝见帝王时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朝堂列班时,除侍奉官外,一般官品越高的班列离帝王越近。历代朝仪不一,分班情况…
奉朝请 [ fèng cháo qǐng ]
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汉 代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
朝辞 [ cháo cí ]
谓大臣外任,入朝叩辞帝王。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三:“凡贵臣出守,朝辞例有颁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
紫荷 [ zǐ hé ]
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
出入中外 [ chū rù zhōng wài ]
或任职于朝廷之中,或外放为地方官。唐、沈既济《枕中记》:「封赵国公三十余年,出入中外。」
副章京 [ fù zhāng jīng ]
清代蒙古小部落军队之首长。《皇朝文献通考·职官考·准部新疆职官·伊犁》:「额外副章京一人。」
私增 [ sī zēng ]
指旧时地方官吏在朝廷规定的税额之外,私自巧立名目,增加赋税。
朝列 [ cháo liè ]
犹朝班。泛指朝廷官员。 晋 潘岳 《<秋兴赋>序》:“摄官承乏,猥厠朝列。” 唐 孟浩然 《仲夏归南园寄京邑旧游》诗…
廉俸 [ lián fèng ]
清 代官吏正俸和“养廉银”的合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廉俸》:“我朝建官设禄,正俸之外,加以恩俸,常支而外,復给养…
参朝 [ cān cháo ]
入朝参见帝王。《旧唐书·太宗纪上》:“内外文武羣官年高致仕、抗表去职者,参朝之日,宜在本品见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