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失 [ sān shī ]
(一)、谓过失多。(二)、古以远游丧亲、臣节不遂、厚交离绝为三失。
偏丧 [ piān sàng ]
(一)、整体中失去一部分。(二)、丧失配偶,失去丈夫。(三)、双亲中失去一方。
失脱 [ shī tuō ]
(一)、疏忽失误。(二)、犹失落。(三)、犹离散。
杂修十三失 [ zá xiū shí sān shī ]
三而竭 [ sān ér jié ]
指第三次就完全丧失了信心致使失败。
阙失 [ quē shī ]
(一)、失误;错误。(二)、忽略不知。(三)、缺漏遗失。
无尤 [ wú yóu ]
(一)、没有过失。(二)、不加谴罪。(三)、没有过失。
自失 [ zì shī ]
(一)、因感空虚、不足而内心若有所失。(二)、自己失去时机。(三)、失身。(四)、自己逃逸。失,通“逸”。
相失 [ xiāng shī ]
分散,彼此失去联络。《文选.宋玉.高唐赋》:「众雀嗷嗷,雌雄相失。」《三国演义.第三回》:「珪言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
过差 [ guò chà ]
(一)、过分;失度。(二)、过失;差错。(三)、过往的差役。
司过 [ sī guò ]
(一)、掌纠察群臣过失的官吏。(二)、纠正过失。(三)、伺察其过失。司,通“伺”。
三过 [ sān guò ]
(一)、三次路过。(二)、三种过失。(三)、书法之三折势。
丧败 [ sàng bài ]
(一)、因失败而受损失。(二)、谓败落,破落。(三)、犹丧乱。
失惊倒怪 [ shī jīng dǎo guài ]
失惊倒怪(失驚倒怪) 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天雨花》第十四回:“回家方晓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不离 [ bù lí ]
(一)、不失;不失为。(二)、不离开;不离去。(三)、差不多;还不错。
失爱 [ shī ài ]
(一)、应爱而不爱。(二)、失去别人的爱怜。(三)、指失去所爱。
惊惶失色 [ jīng huáng shī sè ]
惊惶失色(驚惶失色) 惊慌惶恐得失了常态。 元 孔齐 《至正直记·罗太无高节》:“司徒称名大呼,以首触扃。从官偕至者…
负失 [ fù shī ]
犹损失。《宋史·食货志下八》:“三者惟保贷法行之久,负失益多。”
不失 [ bù shī ]
(一)、不偏离;不失误。(二)、不遗漏;不丧失。(三)、还算得上;不愧。
失水 [ shī shuǐ ]
(一)、失去水分;脱水。(二)、离开水。(三)、(比喻皇帝失势)(四)、缺少水。
气索 [ qì suǒ ]
(一)、气息消失。指呼吸停止。(二)、谓昏厥。(三)、勇气丧失,精神沮丧。
无失 [ wú shī ]
(一)、没有失误。(二)、不遗漏。(三)、没有损失。(四)、佛教指酒戒五神之一。
违言 [ wéi yán ]
1、因语言不合而失和。(二)、不合情理的话;不适当的话。(三)、失信;食言。
三累 [ sān lèi ]
(一)、三种过失。(二)、谓几经烦劳。
所遗 [ suǒ yí ]
(一)、遗漏。(二)、遗弃。(三)、遗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