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餟 [ jì chuò ]
见“祭醊”。
祭醊 [ jì zhuì ]
亦作“祭餟”。祭酹,祭祀。
哺醊 [ bǔ zhuì ]
见“ 餔餟 ”。
外壝 [ wài wéi ]
围绕祭坛的矮土墙。亦泛指祭坛。《魏书·礼志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民在中壝…
类禡 [ lèi mà ]
祭名。类祭与禡祭。
类祃 [ lèi mà ]
祭名。类祭与禡祭。
湛祠 [ zhàn cí ]
湛、祠皆为古代祭祀名。以祭品沉入水中祭神曰湛,以祭品祭神曰祠。
祭礼 [ jì lǐ ]
(一)、祭祀或祭奠的仪式。(二)、祭祀或祭奠用的礼品。
厌祭 [ yàn jì ]
古代祭祀常用活人为“尸”,代死者受祭,不用“尸”的祭称厌祭。
荐奠 [ jiàn diàn ]
(一)、犹祭奠。祭祀的仪式,即向鬼神敬献祭品。(二)、引申作祭品。
淫祀 [ yín sì ]
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
侯祭 [ hóu jì ]
射侯之祭也。《仪礼·乡射礼》:「取肺坐祭,遂祭酒。」注:「为侯祭也。」疏:「此正为侯,故获者南面,乡侯祭。」
合莫 [ hé mò ]
谓祭祀时祭者通过进献祭物与所祭鬼神相感通。
绎祭 [ yì jì ]
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正祭之次日续祭称“绎祭”。
振祭 [ zhèn jì ]
古代九祭之一。《周礼·春官·大祝》:“辨九祭……五曰振祭。”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至祭之末,礼杀之后,但擩肝盐…
祭正 [ jì zhèng ]
犹祭酒。古代大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参见“祭尊”、“祭酒”。
陪祀 [ péi sì ]
(一)、陪从祭祀。(二)、附祭,配享祭祀。
祈羊 [ qí yáng ]
烹羊以祭。古代祭山的一种祭仪。
外祭 [ wài jì ]
指郊社山川等祭祀。与内祭相对。《周礼·地官·牧人》:“凡外祭毁事,用尨可也。” 郑玄 注:“外祭谓表貉及王行所过山川…
献尸 [ xiàn shī ]
古代祭礼中向尸者进献祭品。尸,祭礼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虞祔 [ yú fù ]
指虞祭与袝祭。虞为葬后之祭,袝为合于先祖庙之祭。
如在 [ rú zài ]
《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谓祭祀神灵、祖先时,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后称祭祀诚敬为“如在”。
重祭 [ zhòng jì ]
(一)、隆重的祭祀。(二)、再祭,重新祭祀。
二享 [ èr xiǎng ]
指禘祭和祫祭。
坎坛 [ kǎn tán ]
古代挖地为坎,垒木为坛。坎以祭寒、月等神,坛以祭暑、日等神。《礼记·祭义》:“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