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祭 [ fú jì ]
在伏日举行的祭祀。 宋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伏祭始於 秦 ……近日伏祭已不闻举行。”参见“ 伏祠 ”、“ 伏…
盘桉 [ pán ān ]
盛祭物的木盘及放置祭品盘的几案。亦指代祭品。《后汉书·循吏传·王涣》:“涣 丧西归,道经 弘农,民庶皆设槃桉於路。”…
二簋 [ èr guǐ ]
喻祭品之少。簋,古代祭祀宴享盛黍稷之器皿。
郊祭 [ jiāo jì ]
犹郊祀。祭祀天地。语本《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孔颖达 疏:“此一节,总明郊祭之义。迎长日之至也…
生祭 [ shēng jì ]
(一)、谓牲祭。(二)、为赴死或将死的人举行祭礼。
郊祀 [ jiāo sì ]
(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郊谓大祀,祀为群祀。(二)、《郊祀歌》的省称。
凶祭 [ xiōng jì ]
丧祭。
脩祠 [ xiū cí ]
祭祀。
嘉坛 [ jiā tán ]
祭坛。
遥祠 [ yáo cí ]
遥祭。
酹祭 [ lèi jì ]
祭奠。
设祖 [ shè zǔ ]
设祭。
兆献 [ zhào xiàn ]
祭奠。
禋祠 [ yīn cí ]
祭祀。
祈瘗 [ qí yì ]
古代祭地神的一种方式。先以牲献祭求祷,然后埋之。
祭七 [ jì qī ]
是旧俗所指的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祭七次。
再虞 [ zài yú ]
古丧祭名。死者葬后于殡宫举行的第二次祭祀。
焚黄 [ fén huáng ]
旧时品官新受恩典,祭告家庙祖墓,告文用黄纸书写,祭毕即焚去,谓之焚黄。后亦称祭告祝文为焚黄。
肥牛 [ féi niú ]
古指养于涤内以供祭祀或食用的牛。涤,养祭牲之室。
郊享 [ jiāo xiǎng ]
古代帝王祭天地称郊,祭百神及祖先称享,并称“郊享”。
布奠 [ bù diàn ]
(一)、古代大夫家祭时酬答宾客之礼。(二)、谓陈列祭品。
赞币 [ zàn bì ]
古礼,祭祀时,大夫帮助国君拿币,供君取以祭神。
缩祭 [ suō jì ]
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纵置其祭肉于俎以祭。《仪礼·士虞礼》:“有乾肉,折俎二尹,缩祭半尹,在西塾。” 郑玄 注:“折以…
禘乐 [ dì lè ]
禘祭时所用的音乐。《左传·襄公十年》:“鲁 有禘乐,宾祭用之。”杜预 注:“禘,三年大祭,则作四代之乐。别祭羣公,则…
烟祀 [ yān sì ]
古代对天神的祭祀。祭时先积柴,再加牲体、币帛等祭品于柴上烧之,使烟升起,表示告天。烟,通“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