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苕 [ shé tiáo ]
苇苕断折。喻危险的处境。语本《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鳩,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髮,繫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
苇苕系巢 [ wěi tiáo xì cháo ]
蒙鸠将巢筑在芦苇之端,巢虽完美,但基础不固,故风至苕折,卵破子死,酿成祸患。
陵苕 [ líng tiáo ]
花名。凌霄花的别名。《诗·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 毛 传:“苕,陵苕也,将落则黄。” 晋 郭璞 《游仙诗…
翡翠兰苕 [ fěi cuì lán tiáo ]
翡翠,一种羽色美丽的小鸟。兰苕,指兰花和苕花,均为香草。翡翠兰苕用以形容文彩艳丽,纤小娟媚的诗风。唐.杜甫〈戏为六绝…
苕嶢 [ tiáo yáo ]
高陡貌;远高貌。三国 魏 曹植《九愁赋》:“践蹊径之危阻,登苕嶢之高岑。”《文选·张协<七命>》:“摇刖峻挺,茗邈苕…
苕荣 [ tiáo róng ]
陵苕花。亦喻容貌之美。语出《史记·赵世家》:“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汉 王粲《七释》:“红颜照耀,曄若苕荣。”唐…
鸱苕 [ chī sháo ]
威猛的鸱鸟。苕,通“ 岧 ”。高貌。《晋书·张轨传》:“又败 刘聪 于 河 东,京师歌之曰:‘ 凉州 大马,横行天下…
寒洲 [ hán zhōu ]
称秋冬的水中可居的陆地。 南朝 宋 鲍照 《望水》诗:“苕苕岭岸高,照照寒洲爽。”
苕霅 [ tiáo zhà ]
苕溪、霅溪 二水的并称。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内。是 唐 代 张志和 隐居之地。《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愿为…
苕溪 [ tiáo xī ]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为 东苕,出 天目山 之北者为 西苕。两溪合流,由 小梅、大浅 两湖口注入 太…
苕之华 [ tiáo zhī huá ]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苕之华,大夫闵时也。」或亦指伤时之诗。首章二句为:「苕之华,芸其黄矣。…
尹公潮 [ yǐn gōng cháo ]
浙江 苕溪 黄昏时潮水名。
傍墙花 [ bàng qiáng huā ]
草名。凌霄花、陵苕、紫葳。
苕帚 [ tiáo zhǒu ]
清洁用具,取苕秆为之,故名。
苕华 [ tiáo huá ]
美玉名。《竹书纪年》卷上:“癸 命 扁 伐 山民,山民 进女于 桀 二人,曰 琬 曰 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斵其名…
清苕书院 [ qīng tiáo shū yuàn ]
清苕书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
苕颖 [ tiáo yǐng ]
(一)、草花和禾穗。亦泛指植物的花、穗及其茎。(二)、《文选·陆机〈文赋〉》:“或苕发颖竖,离众絶致。”吕向注:“谓…
窅窅翳翳 [ yǎo yǎo yì yì ]
幽暗貌;深远貌。《南齐书·张融传》:“苕苕蔕蔕,窅窅翳翳。”亦省作“窅翳”。王闿运《龙中允妻熊氏墓表》:“仁寿窅翳,…
芸黄 [ yún huáng ]
草木枯黄貌。语出《诗·小雅·苕之华》:“苕之华,芸其黄矣。”南朝 宋 刘铄《失题》诗:“朱华先零落,緑草就芸黄。”唐…
色天 [ sè tiān ]
同“色界”。唐 皎然《苕溪草堂四十三韵》:“色天夜清迥,花漏时滴沥。”
红苕 [ hóng sháo ]
甘薯。 茅盾 《过年》:“离他们十多家门面,就有个卖烤红苕的。”
风闺 [ fēng guī ]
(1).通风的小门。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敞风闺之蔼蔼,耸云馆之苕苕。” 唐 王勃 《九成宫颂》:“风闺…
茗邈 [ míng miǎo ]
高貌。《文选·张协<七命>》:“摇刖峻挺,茗邈苕嶢。” 李善 注:“茗邈,高貌也。”
清駃 [ qīng kuài ]
清新快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陈去非吕居仁》:“ 吕居仁 诗清駃可爱。”
稳切 [ wěn qiē ]
稳妥帖切。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刘宾客》:“《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
【词语拼音】shé tiáo
【词语解释】苇苕断折。喻危险的处境。语本《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鳩,以羽为巢,而编之以髮,繫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忽朝阳之安,甘折苕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