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失 [ tīng shī ]
谓听狱的错失。《公羊传·成公十六年》:“季孙行父 曰:‘臣有罪,执其君;子有罪,执其父,此听失之大者也。’”《汉书·…
失听 [ shī tīng ]
听觉失灵;听闻有误。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耳嘈嘈以失听,目矎矎而丧精。”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失聪 [ shī cōng ]
失去听力;变聋:双耳失聪。
听力障碍 [ tīng lì zhàng ài ]
听力不佳,轻微的只是听不清楚细小和较远的声音,严重的几可失去听力。也称为「听障」、「重听」。
下塞上聋 [ xià sāi shàng lóng ]
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耻过 [ chǐ guò ]
不喜欢听别人谈自己的过失。
惊皇失措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惊皇失措(驚皇失措) 同“ 惊惶失措 ”。《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听得外头尚在那里乱,不觉惊皇失措。”
失灵 [ shī líng ]
(机器、仪器、某些器官等)变得不灵敏或失去应有的功能:发动机失灵。听觉失灵。指挥失灵。
三日耳聋 [ sān rì ěr lóng ]
三天失去听觉。极言受震动之烈。
愆邪 [ qiān xié ]
过失和邪恶。《隋书·天文志中》:“附耳一星在毕下,主听得失,伺愆邪,察不祥。”
复聪 [ fù cōng ]
耳朵失聪后又恢复听力:经过治疗,右耳已经复聪。
浑焞 [ hún tūn ]
浑焞又,浑浑焞焞,病状名。形容听觉失聪,反应迟钝之症。
魂慙色褫 [ hún cán sè chǐ ]
惶愧失色,惊恐不安。唐司空图《释怨》:“二子魂慙色褫,跼听玉音。”
翻正 [ fān zhèng ]
反面和正面。 唐 王建 《镜听词》:“卷帷上牀喜不定,与郎裁衣失翻正。”
全聋 [ quán lóng ]
「全聋」属听觉障碍之一类,指优耳语音频率听力损失在九十一分贝以上者。全聋因几无残存的听力,故无法利用助听器来接收…
天高听下 [ tiān gāo tīng xià ]
天高听下(天高聽下) 谓天子圣明,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南齐书·王融传》:“皇鉴烛幽,天高听下,赏片言之或善,…
候听 [ hòu tīng ]
伺察监听。《后汉书·郎顗传》:“《诗氾歷枢》曰:‘……神在天门,出入候听。’言神在戌亥,司候帝王兴衰得失,厥善则昌,…
失失慌慌 [ shī shī huāng huāng ]
犹慌慌张张。陈登科《活人塘》四:“大凤子、七月子一听去破路,失失慌慌吃了两碗山芋粥……跑到三官殿去集合。”
顽聋 [ wán lóng ]
丧失听觉。比喻暗于事理。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习乐莫习声,习声多顽聋。”
响震失色 [ xiǎng zhèn shī sè ]
(一)、像听到回声像听到响雷一样迅速变了脸色。响,回声,震,响雷,都是名词作状语。(二)、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
从来 [ cóng lái ]
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他从来不失信。这种事我从来没听说过。
慌成一团 [ huāng chéng yī tuán ]
因紧张、慌忙而不知所措。如:「一听到小孩失踪的消息,全家人都慌成一团。」
失张失志 [ shī zhāng shī zhì ]
失张失志(失張失志) 同“ 失张失智 ”。《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放汤 [ fàng tāng ]
曲艺术语。北方说书演员用扣子失当,而未能使听众入扣,叫做放汤。参见扣子。
风生鹤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的样子。
【词语拼音】tīng shī
【词语解释】谓听狱的错失。《公羊传·成公十六年》:“季孙行父 曰:‘臣有罪,执其君;子有罪,执其父,此听失之大者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扬雄 亦以为鼓妖,听失之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