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黎 [ yí lí ]
(一)、亦作“遗黧”。亡国之民。《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 广陵 丹徒 南城,非旧土…
遗黧 [ yí lí ]
见“ 遗黎 ”。
病遗黎 [ bìng yí lí ]
把祸害转嫁给了老百姓。
黎孑 [ lí jié ]
遗民;残存的百姓。 王闿运 《丁文诚诔》:“越 齐 鲁 之获安,抚黎孑以其苏。”参见“ 孑黎 ”。
遗黎故老 [ yí lí gù lǎo ]
指前朝留下的历经世变的老人。
周遗 [ zhōu yí ]
周 代的遗民。泛指 中国 人民。语出《诗·大雅·云汉》:“周 餘黎民,靡有孑遗。”清 魏源《寰海》诗:“几获雄狐来 …
黎母 [ lí mǔ ]
(一)、黎 人之祖;黎 人的老妪。明 钱嶫《悯黎咏》:“絶谷嶂 南海,深箐鬱苍翠。中有 黎 母居,伊人尚蒙昧。”(二…
黎烝 [ lí zhēng ]
亦作“黎蒸”。黎民,众民。
残犷 [ cán guǎng ]
残忍凶悍。南朝 梁 刘孝标《辨命论》:“延年 残獷,未甚 东陵 之酷。”《晋书·石季龙载记下》:“惵惵遗黎,求哀无地…
黎氓 [ lí méng ]
亦作“黎萌”。黎民。
犂旦 [ lí dàn ]
黎明。犂,通“黎”。
犂元 [ lí yuán ]
黎民百姓。犂,通“黎”。
犂民 [ lí mín ]
黎民百姓。犂,通“黎”。
黎家 [ lí jiā ]
犹 黎 族。 宋 苏轼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诗之二:“总角 黎 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参见“ …
黎人 [ lí rén ]
(一)、黎民。《魏书·天象志三》:“自八年至十一年,黎人阻饥,且仍岁灾旱。”唐 柳宗元《贞符》:“於穆敬德,黎人皇之…
花都 [ huā dū ]
巴黎的别称。参见「巴黎」条。
黔黎 [ qián lí ]
指平民百姓。黔:黔首。黎:黎民。
梨氓 [ lí méng ]
亦作“棃氓”。黎民,民众。梨,通“黎”。
黎兜鍪 [ lí dōu móu ]
黎 族人用藤编织的头盔。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黎兜鍪》:“黎兜鍪, 海南 黎 人所用,以藤织为之。”
曙更 [ shǔ gēng ]
(一)、黎明的更柝声。(二)、指黎明。
梨元 [ lí yuán ]
亦作“棃元”。黎元,民众。梨,通“黎”。
黎幔 [ lí màn ]
黎 族人制作的幛幕。详“黎幕”。
梨庶 [ lí shù ]
亦作“棃庶”。黎庶,百姓。梨,通“黎”。
黎母国 [ lí mǔ guó ]
指 黎 人聚居之地。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十一:“今兹 黎母 国,何异 于公乡 。”参见“ 黎母山 ”。
韩公帕 [ hán gōng pà ]
旧时 潮州 妇女用以蒙头的黑布。相传为 唐 韩愈 遗制,故名。 清 张心泰 《粤游小志》:“ 潮州 妇女出行,则以皁…
【词语拼音】yí lí
【词语解释】(一)、亦作“遗黧”。亡国之民。《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 广陵 丹徒 南城,非旧土也。”唐 唐彦谦《邓艾庙》诗:“昭烈 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 譙周。”清 方文《宋遗民咏·吴子昭雯》:“是时草莽间,尚有遗黎在。”
(二)、指沦陷区的人民。宋 苏辙《送李诚之知瀛州》诗:“往事安足惩,遗黎待公保。”
(三)、劫后残留的人民。《旧唐书·裴度传》:“度 乃约法,唯盗贼鬭杀外,餘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復以昼夜为限,於是 蔡 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金 王若虚《王氏先茔之碑》:“时甫离兵火,遗黎反侧未安。”清 杨潮观《汲长孺矫诏发仓》:“难得大人肯援之以手,只是等你事毕回来,方去陈奏,此间残喘遗黎,早都饿死,还救得甚来?”
(四)、后世百姓。三国 魏 曹植《玄畅赋》:“逸千载而流声,超遗黎而度俗。”明 张居正《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无留巨浸,痛我遗黧。”明 魏时亮《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旧井存 殷 画,遗黎尚古风。”章炳麟《沉荩哀辞》:“哀我遗黎,不絶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