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夜 [ kū yè ]
寒冷的夜晚,萧条的夜晚。
枯梧 [ kū wú ]
枯萎的梧桐。《列子·说符》:“人有枯梧树者,其邻父言,枯梧之树不祥。其邻人遽而伐之。” 唐 陆龟蒙 《独夜有怀因作吴…
枯僧 [ kū sēng ]
老僧;孤僧。清 曹寅《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韵》:“朅来延静侣,露顶如枯僧。”清 洪亮吉《采石重谒太白楼》诗:“枯僧惊…
干枯 [ gān kū ]
(一)、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而失去生机:一夜大风,地上落满了干枯的树叶。(二)、因缺少脂肪或水分而皮肤干燥…
炎沴 [ yán lì ]
旱灾。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今年下土因炎沴,草木焦枯野萧瑟。”
枯干 [ kū gān ]
干枯枯干的树枝枯槁枯干的面庞
枯瘁 [ kū cuì ]
(一)、枯槁容颜枯瘁。(二)、枯槁枯瘁的花朵。
菀枯隆杀 [ yù kū lóng shā ]
犹言荣辱盛衰。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彼接舆髠首,桑扈羸行,倐来忽逝,岂屑屑于菀枯隆杀哉!”
形容枯槁 [ xíng róng kū gǎo ]
枯槁:枯萎,枯干。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
消涸 [ xiāo hé ]
干枯;枯竭。
枯焦 [ kū jiāo ]
焦枯;干枯:久旱不雨,禾苗枯焦。
枯体灰心 [ kū tǐ huī xīn ]
枯体灰心(枯體灰心) 见“ 枯形灰心 ”。
焦涸 [ jiāo hé ]
干枯;枯竭。
稿干 [ gǎo gàn ]
干枯,枯涩。稿,通“槁”。
草木荣枯 [ cǎo mù róng kū ]
荣枯:繁茂和枯萎。草木的茂盛和干枯。
枯黄 [ kū huáng ]
干枯焦黄:枯黄的禾苗。过了中秋,树叶逐渐枯黄。
枯窘 [ kū jiǒng ]
枯竭贫乏:文思枯窘。
摧朽拉枯 [ cuī xiǔ lā kū ]
摧朽拉枯 见“ 摧枯拉朽 ”。
焦枯 [ jiāo kū ]
干燥枯萎禾苗焦枯
枯涩 [ kū sè ]
(一)、枯燥不流畅:文字枯涩。(二)、干燥不滑润:两眼枯涩。
枯索 [ kū suǒ ]
(一)、枯萎;憔悴。(二)、枯燥乏味。
枯竭 [ kū jié ]
(一)、(水源)干涸;断绝:水源枯竭。河道枯竭。(二)、(体力、资财等)用尽;穷竭:精力枯竭。资源枯竭。
摧枯拉朽 [ cuī kū lā xiǔ ]
摧毁枯草朽木。形容气势盛大,对方不堪一击。《晋书·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 枯:枯草。拉:摧。
枯萎 [ kū wěi ]
因干枯而萎缩麦苗枯萎了
败叶 [ bài yè ]
干枯凋落的叶子:枯枝败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