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提 [ jiā tí ]
即筷子。挟,通“ 梜 ”。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今人或谓箸为挟提。”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吾乡诗…
劫恐 [ jié kǒng ]
挟持恫吓。
驱劫 [ qū jié ]
逼迫挟持。
挟天子而令诸侯 [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挟天子令诸侯 [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邀挟 [ yāo jiā ]
犹要挟。
挟而不服 [ xié ér bù fú ]
被挟持而不屈服。
架落 [ jià luò ]
犹挟持,支使。
劫执 [ jié zhí ]
犹劫持,挟持。
钳劫 [ qián jié ]
挟持胁迫。
壅劫 [ yōng jié ]
谓被蒙蔽挟制。
挟山 [ xié shān ]
见“ 挟山超海 ”。
挟山超海 [ xié shān chāo hǎi ]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裹持 [ guǒ chí ]
包裹挟持,犹携带。
挟治 [ jiā zhì ]
彻底治理。挟,通“浹”。
挟嫌 [ xié xián ]
怀恨:挟嫌报复。
挟日 [ jiā rì ]
谓十日。从甲至癸,十干已周,故云。挟,通“浹”,周匝。《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
要请 [ yào qǐng ]
(一)、邀请。(二)、犹要挟。
生劫 [ shēng jié ]
(一)、挟持。(二)、犹强盗。
挟令 [ jiā lìng ]
见“挟天子以令诸侯”。
怀挟 [ huái xié ]
(1).携带。《国语·晋语二》:“亡人之所怀挟缨纕,以望君之尘垢也。”《百喻经·妇诈称死喻》:“老母语言:‘汝妇已死…
胁制 [ xié zhì ]
用威力控制;挟制。
协情 [ xié qíng ]
怀抱私情。协,通“挟”。
用挟 [ yòng jiā ]
周浃。普遍深入。挟,同“浹”。
扐掯 [ lè kèn ]
勒掯。要挟,刁难。扐,通“勒”。
【词语拼音】jiā cè
【词语解释】(一)、亦作“挟筴”。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宋 苏轼《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二)、胸怀计谋、建议。明 宋濂《<桂氏家乘>序》:“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李大钊《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三)、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唐 蒋防《霍小玉传》:“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宋 曾慥《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明 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周咏《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