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絃易张 [ gǎi xián yì zhāng ]
犹改弦更张。《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论》:“休(孙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絃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
易辙改絃 [ yì zhé gǎi xián ]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絃,以其材力聪明…
改絃更张 [ gǎi xián gēng zhāng ]
同“改弦更张”。孙中山《北伐进行中之三帅令》:“盖前此大病……政府与人民之间,遂生隔膜,今者革命政府不恤改絃更张,以…
改絃易调 [ gǎi xián yì diào ]
犹改张易调。《隋书·循吏传·梁彦光》:“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餳’。臣自分废黜,无復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復垂收採…
改絃 [ gǎi xián ]
见“改弦”。
改絃辙 [ gǎi xián zhé ]
见“改弦易辙”。
改絃易辙 [ gǎi xián yì zhé ]
见“改弦易辙”。
改柱张絃 [ gǎi zhù zhāng xián ]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絃,抡…
更弦改辙 [ gēng xián gǎi zhé ]
更弦改辙(更弦改轍) 见“ 更絃易辙 ”。
改弦易张 [ gǎi xián yì zhāng ]
改弦易张(改絃易張) 犹改弦更张。《三国志·吴志·孙休传论》:“ 休 ( 孙休 )以旧爱宿恩,任用 兴布 ,不能拔进…
改弦 [ gǎi xián ]
亦作“改絃”。更换乐器的弦线。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缠絃 [ chán xián ]
琴弦的一种。宋 沉括《梦溪补笔谈·乐律》:“琴中宫、商、角皆用缠絃,至徵则改用平絃。”
易辙改弦 [ yì zhé gǎi xián ]
易辙改弦(易轍改絃)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
改弦易调 [ gǎi xián yì diào ]
改弦易调(改絃易調) 犹改张易调。《隋书·循吏传·梁彦光》:“臣前待罪 相州 ,百姓呼为‘戴帽餳’。臣自分废黜,无復…
更弦易辙 [ gēng xián yì zhé ]
更弦易辙(更絃易轍)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絃易辙,此其时也。” 清 黄宗羲 《明文…
更絃易辙 [ gēng xián yì zhé ]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明史·潘埙传》:“今春秋已盛,更絃易辙,此其时也。”清黄宗羲《明文案序下》:“要以学力为浅深,…
急弦 [ jí xián ]
节奏急速的弦乐。《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汉 侯瑾《筝赋》:“急絃促柱,变调改曲。”晋 陆机《猛虎行》:“急絃无懦响,亮…
急絃 [ jí xián ]
节奏急速的弦乐。《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汉 侯瑾《筝赋》:“急絃促柱,变调改曲。”晋 陆机《猛虎行》:“急絃无懦响,亮…
促柱 [ cù zhù ]
(一)、急絃。支絃的柱移近则絃紧,故称。(二)、指移近支絃的柱,以使絃紧。
转絃 [ zhuǎn xián ]
转动弦轴。《宋史·乐志七》:“三準各具十二律声,按絃附木而取。然须转絃合律所用之字,若不转絃,则误触散声,落别律矣。…
青絃 [ qīng xián ]
清絃。青,通“清”。南朝 宋 鲍照《代朗月行》:“靚妆坐帷里,当户弄青絃。”唐 王维《扶南曲歌词》之二:“堂上青絃动…
危絃 [ wēi xián ]
亦作“ 危弦 ”。急弦。《文选·张协<七命>》:“抚促柱则酸鼻,挥危絃则涕流。” 李善 注:“ 郑玄 《论语》注曰:…
高弦 [ gāo xián ]
高张的琴弦。《文选·陆机<前缓声歌>》:“太容 挥高絃,洪崖 发清歌。”吕向 注:“高絃,谓高张琴瑟絃也。”
弦桐 [ xián tóng ]
汉 桓谭 《新论》:“ 神农 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絃。”后因以“絃桐”为琴的别称。《文选·谢庄<月赋>》:“於是絃桐练…
絃桐 [ xián tóng ]
汉 桓谭《新论》:“神农 始削桐为琴,练丝为絃。”后因以“絃桐”为琴的别称。《文选·谢庄<月赋>》:“於是絃桐练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