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参 [ jiē cān ]
弹劾。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总论》:“上官媒揑有司之短长,跟胥播弄属役之过失,非以贪污揭参而挟诈,即以不法衙蠧…
朗然若揭 [ lǎng rán ruò jiē ]
释义 义参「昭然若揭」。见「昭然若揭」条。
斩竿 [ zhǎn gān ]
“斩木揭竿”的省称。清 侯方域《太子丹论》:“斩竿一呼,而天下瓦解。”参见“斩木揭竿”。
揭穿 [ jiē chuān ]
揭露;揭破:揭穿阴谋。揭穿谎言。假面具被揭穿了。
揭发 [ jiē fā ]
揭露(坏人坏事):揭发罪行。检举揭发。
金刚揭帝 [ jīn gāng jiē dì ]
即金刚力士。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金刚揭帝骨相雄,善神菩萨相移走。”亦作“金刚揭諦”。清李玉《清忠谱·书闹…
布露 [ bù lù ]
公布;揭示;揭露。
提揭 [ tí jiē ]
犹提挈。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叹书生何幸遇仙提揭,比人间更志诚亲切。”参见“ 提挈 ”。
揭破 [ jiē pò ]
揭穿揭破假面具
剥痛疮 [ bāo tòng chuāng ]
喻揭人短处,亦言揭疮疤。
发隐摘伏 [ fā yǐn zhāi fú ]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
掀揭 [ xiān jiē ]
(一)、掀起,揭开。(二)、见“掀天揭地”。
邛竹山 [ qióng zhú shān ]
邛崃山。元 揭傒斯《进士张子高得邛州判官归成都》诗:“邛竹山 前负弩迎,去年曾是一书生。”参见“邛崍”。
唇揭齿寒 [ chún jiē chǐ hán ]
唇揭齿寒(脣揭齒寒) 见“ 脣亡齿寒 ”。
揭短 [ jiē duǎn ]
揭露人的短处:不该当众揭他的短。
擿伏发隐 [ tī fú fā yǐn ]
擿:揭露。伏:隐藏。发:揭发。隐:隐蔽。揭露检举坏人和隐藏的坏事。亦作“擿奸发伏”、“擿伏发奸”。
劾状 [ hé zhuàng ]
(一)、揭发过失或罪行的文状。(二)、揭发罪状。
拆穿 [ chāi chuān ]
揭露;揭穿:拆穿阴谋。拆穿骗局。拆穿西洋镜。
揭孽 [ jiē niè ]
亦作“ 揭业 ”。极高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缘云上征。” 吕向 注:“揭孽,极高貌。” 南…
揭牌 [ jiē pái ]
揭开蒙在机关、企业等名称牌子上的布,表示成立、开业等:公司在沪正式揭牌。举行揭牌仪式。
撩衣奋臂 [ liáo yī fèn bì ]
撩:揭起;奋:举起。揭开衣服,举起胳膊。形容准备动手的样子。
开窗 [ kāi chuāng ]
同揭膜。
揭箧担囊 [ jiē qiè dān náng ]
揭箧担囊(揭篋擔囊) 盗窃箱笼等财物。《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匱揭篋担囊而趋。”亦作“ 揭篋探囊 ”。《旧…
无头榜 [ wú tóu bǎng ]
匿名揭贴。
发隐擿伏 [ fā yǐn tī fú ]
发隐擿伏(發隱擿伏)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 宋 秦观 《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 程给事 ﹞发隐擿伏,敏捷如神。…
【词语拼音】jiē cān
【词语解释】弹劾。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邮政·总论》:“上官媒揑有司之短长,跟胥播弄属役之过失,非以贪污揭参而挟诈,即以不法衙蠧而访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不多几天,省里来了委员,把姓 朱 的上了刑具,提回省里,原来已经揭参出去了。”李劼人《大波》第三章五:“这个克复 新津 的责任,大人最好是交给 朱统制,并且给他一个限期……违了限,就揭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