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迹 [ fén jī ]
灭迹 [ miè jì ]
消灭做坏事留下的痕迹:焚尸灭迹。销赃灭迹。
烧灰 [ shāo huī ]
(一)、焚物使成灰。(二)、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焚轨 [ fén guǐ ]
烧车。比喻隐迹。清 金农《怀张先辈幼持林居》诗:“十年焚轨卧林芿,深闭书堂少俗矜。”
妙迹 [ miào jī ]
(1).指佳妙的书法作品。《晋书·王羲之传》:“吾昔有 伯英 章草十纸,过 江 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絶。” 宋…
焚尸扬灰 [ fén shī yáng huī ]
焚尸扬灰(焚尸揚灰) 见“ 焚骨扬灰 ”。
焚荡 [ fén dàng ]
(一)、亦作“焚盪”。焚毁;烧光。(二)、见“焚荡”。
焚香膜拜 [ fén xiāng mó bài ]
焚香膜拜 见“ 焚香礼拜 ”。
焚林而猎 [ fén lín ér liè ]
fén lín ér liè 焚林而猎(焚林而獵) 同“ 焚林而田 ”。《淮南子·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焚香 [ fén xiāng ]
(一)、烧香:焚香拜佛。(二)、点燃香:焚香静坐。焚香操琴。
芝艾共焚 [ zhī ài gòng fén ]
芝艾共焚 见“ 芝艾并焚 ”。
遐陬 [ xiá zōu ]
边远一隅。《宋书·谢灵运传》:“内匡寰表,外清遐陬。” 宋 陆游 《会庆节贺表》:“臣迹滞遐陬,心驰魏闕。” 清 赵…
烧焫 [ shāo ruò ]
(一)、焚烧;焚毁。(二)、犹残害。
匿迹销声 [ nì jì xiāo shēng ]
匿迹销声(匿迹銷聲) (1).犹言销声匿迹。看不到形迹,听不见声响。 清 袁枚 《新齐谐·怪弄爆竹自焚》:“箧内有 …
焚阬 [ fén kēng ]
阬,焚阬,即焚坑,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一事,喻残毁文明。
焚典坑儒 [ fén diǎn kēng rú ]
焚典坑儒 见“ 焚书坑儒 ”。
焚琴鬻鹤 [ fén qín yù hè ]
焚琴鬻鹤(焚琴鬻鶴) 犹焚琴煮鹤。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焚琴鬻鹤,傖父所为,不图出之 改之 。”
焚薮而田 [ fén sǒu ér tián ]
fén sǒu ér tián 焚薮而田(焚藪而田) 同“ 焚林而田 ”。薮,林薮。《吕氏春秋·义赏》:“焚藪而田,…
焚巢荡穴 [ fén cháo dàng xué ]
焚巢荡穴(焚巢盪穴) 比喻彻底摧毁。 明 唐顺之 《牌》:“各处劲兵前来,焚巢盪穴,不留一人,乃已。”亦作“ 焚巢捣…
香盆 [ xiāng pén ]
焚香之盆。旧时百姓顶此盆焚香迎劳王师。
焚券市义 [ fén quàn shì yì ]
焚:焚烧。券:债券、债务。市:买。义:道义、民心。焚券市义指用烧掉债券来收买人心。
燔书阬儒 [ fán shū kēng rú ]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焚林而狩 [ fén lín ér shòu ]
焚林而狩 同“ 焚林而田 ”。 南朝 宋 袁淑 《防御索虏议》:“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
焚顶 [ fén dǐng ]
(1).焚香顶礼。《镜花缘》第四五回:“倘脱火坑,情愿身入空门,一世焚顶。”(2).佛教徒焚灼头顶。表示虔诚奉佛。 …
焚林而畋 [ fén lín ér tián ]
焚林而畋 同“ 焚林而田 ”。 宋 秦观 《李训论》:“焚林而畋,明年无兽;竭泽而渔,明年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