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风害 [ hán lòu fēng hài ]
风露 [ fēng lù ]
(1).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 唐 王昌龄 《东溪翫月…
風露 [ fēng lòu ]
(一)、风和露。《韩非子·解老》:“时雨降集,旷野閒静,而以昏晨犯山川,则风露之爪角害之。”唐 王昌龄《东溪翫月》诗…
寒露风 [ hán lòu fēng ]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引起明显降温而使水稻减产的一种冷害。在中国南方,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
凄急 [ qī jí ]
寒凉而迅急。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日往月来,暑退寒袭,零露霑凝,劲风凄急。”凄,一本作“ 凄 ”。寒凉而迅急…
虣露 [ bào lù ]
暴露。亦引申指触冒风雨寒暑,奔走于途。
洌洌 [ liè liè ]
寒冷貌。 晋 左思 《杂诗》:“秋风何洌洌,白露为朝霜。” 宋 梅尧臣 《啄木》诗之一:“寒风正洌洌,蠹穴虫且殭。”
露叶 [ lù yè ]
沾露的叶子。 唐 崔善为 《答王无功九日》诗:“露叶疑涵玉,风花似散金。” 宋 苏轼 《菜羹赋》:“汲幽泉以揉濯,搏…
露蛬风蝉 [ lù qióng fēng chán ]
寒露、秋风中蟋蟀和知了的鸣声。泛指野虫的鸣声。明刘基《郁离子·东陵侯》:“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燐萤火,昔日…
冷露 [ lěng lù ]
清凉的露水。 唐 王建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溼桂花。”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二:“…
寒草 [ hán cǎo ]
指枯草。 唐 王维 《送孙二》诗:“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暮尘。” 唐 李颀 《赠张旭》诗:“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心胆俱寒 [ xīn dǎn jù hán ]
形容非常害怕。如:「突然刮起一阵强风,吹得门窗卡卡作响,吓得我心胆俱寒。」
颠踣 [ diān bó ]
跌倒,仆倒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东风寒 [ dōng fēng hán ]
词牌“眼儿媚”的别名。由 宋 韩淲 《眼儿媚》词有“东风拂槛露犹寒”句得名。参阅《词谱》卷七。
腊尾 [ là wěi ]
农历年末。宋 宋祁《守岁》诗:“夜寒穷腊尾,春色併年初。”清 张问陶《梅花》诗:“腊尾春头放几枝,风霜雨露总无私。”
风头 [ fēng tóu,fēng tou ]
[ fēng tóu ]风的势头。[ fēng tou ](一)、比喻形势的发展方向或与个人有利害关系的情势:避避风…
警露 [ jǐng lù ]
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
潇瑟 [ xiāo sè ]
风吹草木所发出的使人感到凄凉的声音。 宋 陆游 《秋雨排闷》诗:“空濛迷远望,瀟瑟送寒声。” 金 张宇 《哭侄》诗:…
外邪 [ wài xié ]
(一)、谓可以伤害人身心的外界事物。(二)、中医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
九伯风魔 [ jiǔ bó fēng mó ]
疯狂痴癫。元石德玉《风月紫云庭》第一折:“郎君每我行有十遍雨至期,除是害九伯风魔病。”参见“九百”。元杨显之《酷寒亭…
沾衣 [ zhān yī ]
沾湿衣服。《文选.魏文帝.善哉行》:「上山采薇,薄暮苦饥,谿谷多风,霜露沾衣。」《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露下沾衣,…
漳浦 [ zhāng pǔ ]
漳水 之滨。 汉 王粲 《羽猎赋》:“济 漳 浦而横阵,倚紫陌而并征。” 唐 郑愔 《铜雀妓》诗:“日斜 漳 浦望,…
吹风 [ chuī fēng ]
(一)、被风吹,身体受风寒:吃了药别吹风。(二)、洗发后,用吹风机把热空气吹到头发上,使干而伏贴。(三)、(吹风儿)…
行钵 [ xíng bō ]
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元 张养浩 《中都道中》诗:“露湿弊袍寒衬月,风餐行鉢暗凝尘。”
行鉢 [ xíng bō ]
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元 张养浩《中都道中》诗:“露湿弊袍寒衬月,风餐行鉢暗凝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