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调 [ shí èr diào ]
北曲所用的宫调共有十二个,通称为“十二调”。即: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双调、越调、商…
二十八调 [ èr shí bā diào ]
统指唐代教坊俗乐的曲调。宫、商、角、羽四声各七调。《新唐书·礼乐志十二》:“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
八十四调 [ bā shí sì diào ]
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
南乡子 [ nán xiāng zǐ ]
(一)、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以咏南中风物为题,故名。有单调双调两体。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词,双调始自南唐冯延己词。…
七调 [ qī diào ]
古乐律高低音域,自黄钟至中吕,称七调。《魏书·乐志》:“崔九龙 言於太常卿 祖莹 曰:‘声有七声,调有七调,以今七调…
如梦令 [ rú mèng lìng ]
(一)、词牌名。(二)、又名《宴桃源》。单调三十三字。双调六十六字,名《如意令》。
二六 [ èr liù ]
(一)、即十二。(二)、京剧西皮调名。详“二六板”。
仙吕入双调 [ xiān lǚ rù shuāng diào ]
乐曲之音调,南曲十三调之一。《唐书·礼乐志》:「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
红芍药 [ hóng sháo yào ]
(一)、词牌名。双调八十九字,仄韵。(二)、曲牌名。属南吕调。
南歌子 [ nán gē zǐ ]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有单调、双调。单调二十三字,平韵,又名《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双调五十二字,又…
塞垣春 [ sāi yuán chūn ]
词牌名。双调,有九十五(又分为二)、九十六、九十八字四体。
调品 [ diào pǐn ]
(一)、谓调丝品竹。 唐 白居易 《简简吟》:“十一把镜学点粧,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怨啼鹃 [ yuàn tí juān ]
词牌名。即《浣溪沙》。双调,四十二字。
破阵子 [ pò zhèn zi ]
词牌名。又名十拍子。本 唐 教坊曲名。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凤凰阁 [ fèng huáng gé ]
(一)、华美的楼阁。(二)、词牌名。双调,六十八或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三)、曲牌名。商调引子。
纱窗恨 [ shā chuāng hèn ]
词牌名。双调。有四十一字、四十二字两体。原为 唐 教坊曲名。
免调 [ miǎn diào ]
谓官府依例免征调税。唐 代官府每年向每丁征收规定数量的绢、绫、絁、布等物资,谓之调。《新唐书·食货志一》:“有事而加…
诉衷情 [ sù zhōng qíng ]
(一)、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一丝风》、《步花间》、《桃花水》、《偶相逢》、《画楼空》、《渔父家风》。分单调…
荷叶杯 [ hé yè bēi ]
(一)、本为唐教坊曲名。取隋殷英童《采莲曲》中“荷叶捧成杯”句以为名。后用作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三字,双…
调笑令 [ tiáo xiào lìng ]
(一)、词牌名。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起句二字重迭。又一体仄韵三…
中吕调 [ zhōng lǚ diào ]
古乐羽声七调的第一运。见 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中吕宫 [ zhōng lǚ gōng ]
古乐宫声七调的第三运。见 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
南吕 [ nán lǚ ]
(一)、古代乐律调名。十二律之一,属阴律。(二)、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醉妆词 [ zuì zhuāng cí ]
词牌名。 前蜀 后主 王衍 创此调。一段,六句,二十二字,三仄韵。
醉花阴 [ zuì huā yīn ]
(一)、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仄韵。(二)、曲牌名。属北曲黄钟官。
【词语拼音】shí èr diào
【词语解释】北曲所用的宫调共有十二个,通称为“十二调”。即: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但戏曲里实际常用的只有九个宫调。参见“九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