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剥银 [ hóng bāo yín ]
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
窝脱银 [ wō tuō yín ]
元 时官府对人民进行高利贷剥削所放的一种银两。
墨水笔 [ mò shuǐ bǐ ]
即自来水笔。 许地山 《人非人》:“五个人把 可为 底长褂子剥下来,取下他一个大银表,一枝墨水笔,一包银包。”
银绯 [ yín fēi ]
银印红绶。
熚熚烞烞 [ bì bì pò pò ]
亦作“熚熚剥剥”。象声词。《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那火轰轰烈烈熚熚烞烞,一派红光,如金龙乱舞。”《水浒后传》第二回:…
脱剥 [ tuō bāo ]
(一)、剥去;脱掉。宋 王令《梦蝗》诗:“雍雍材能官,雅雅仁义儒,脱剥虎豹皮,假借 尧 舜 趋。”《水浒传》第四十回…
出炉银 [ chū lú yín ]
颜色名。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出炉银》:“退红即今之粉红色,所谓久出鑪银也。按 李斗《扬州画舫録》,则以肉红为…
出鑪银 [ chū lú yín ]
颜色名。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出炉银》:“退红即今之粉红色,所谓久出鑪银也。按 李斗《扬州画舫録》,则以肉红为…
般剥 [ bān bāo ]
搬运,驳运。《文献通考·国用三》:“往年南自 真州 江 岸,北至 楚州 淮 隄,以堰瀦水,不通重船,般剥劳费。”明 …
银项 [ yín xiàng ]
银两的款项。《红楼梦》第一一○回:“银项虽没有对牌,这种银子却是现成的。”
银发晶 [ yín fà jīng ]
银发晶也叫白发晶,银发晶内含银白色金红石发丝,产量不多,发丝多细柔绵密。
骄丁 [ jiāo dīng ]
骄横的兵丁。 清 劳之辨 《红剥船行》:“回思冬兑临江滸,悍卒骄丁猛於虎。”
银霜炭 [ yín shuāng tàn ]
即银骨炭。《红楼梦》第五三回:“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参见“ 银骨炭 ”。
放大纸 [ fàng dà zhǐ ]
表面涂有溴化银或氯化银乳剂的感光纸。感光程度比印相纸高。对红色不很敏感,可在暗红灯下冲洗。适用于照片放大。
大龙邮票 [ dà lóng yóu piào ]
中国第一套邮票。1878年发行。图案正中是一条蟠龙。全套共三枚,邮票面值以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三分银(红色)、…
银铃 [ yín líng ]
(1).银制的铃。《中阿含经·中阿含王相应品四》:“金铃银舌,银铃金舌。”《宋史·舆服志一》:“顶轮施耀叶,红罗轮衣…
银红 [ yín hóng ]
在粉红色颜料里加银朱调和而成的颜色。
锞子 [ kè zǐ ]
金、银铸成的小锭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红楼梦》
红白大礼 [ hóng bái dà lǐ ]
指婚丧嫁娶的礼仪。《红楼梦》第七二回:“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参见“红白”。
红墙 [ hóng qiáng ]
红色的墙。 唐 李商隐 《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 卢 家白玉堂。” 宋 晁补之 《谒岱祠即事》诗:“碧瓦峙…
摺裙 [ zhé qún ]
具有摺叠裙摆的裙子。《红楼梦.第二六回》:「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摺裙。」
银毫 [ yín háo ]
(1).指煮茶用的毫瓯。上有白纹如兔毫,故名。 宋 陆游 《初寒在告有感》诗之一:“银毫地緑茶膏嫩,玉斗丝红黑瀋宽。…
现银子 [ xiàn yín zi ]
现银。《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我家虽有几千现银子,我却收着不敢动。”《红楼梦》第二四回:“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小铺子…
红鞓 [ hóng tīng ]
红色皮带。 宋 金 官员的一种服饰。《宋史·舆服志五》:“奉詔详定车服制度……﹝四品﹞以下升朝官、虽未升朝已赐紫緋、…
泥银 [ ní yín ]
用银箔和胶水制成的银色颜料。用途与“泥金”相同。《红楼梦》第四二回:“就是配这些青緑颜色,并泥金泥银,也得他们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