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籍 [ chǐ jí ]
(一)、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史记·循吏列传》:“﹝ 子产 为相﹞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张守节 正义:…
尺籍短书 [ chǐ jí duǎn shū ]
指儒家经籍之外的书籍。汉王充《论衡·谢短》:“二尺四寸,圣人文语,朝夕讲习,义类所及,故可务知。汉事未载於经,名为尺…
尺籍伍符 [ chǐ jí wǔ fú ]
尺籍伍符 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
赤籍 [ chì jí ]
尺籍,军籍。赤,通“ 尺 ”。《宋史·韩世忠传》:“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明 蒋一…
通籍 [ tōng jí ]
做官。籍是二尺长的竹片,上写姓名,年龄,身份等,挂在宫门外,以备出入时查对。通籍谓记名于门籍,可以进出宫门。因此后来…
尺簡 [ chǐ jiǎn ]
书信。南朝梁.徐勉〈上修五礼表〉:「及东京曹褒,南宫制述,集其散略,百有余篇,虽写以尺简,而终阙平奏。」也称为「尺牍…
尺简 [ chǐ jiǎn ]
(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长一尺二寸,或倍之,故称。(二)、指极少量的简策;书籍。
短书 [ duǎn shū ]
(一)、汉代凡经、律等官书用二尺四寸竹简书写。官书以外包括子书等,均以短于二尺四寸竹简写书,称为“短书”。后多指小说…
黄籍 [ huáng jí ]
晋 代和 南朝 的户籍册,用黄纸书写。后亦泛称户籍。《太平御览》卷六○六引《晋令》:“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
尺书 [ chǐ shū ]
(一)、指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二)、指书信。(三)、…
扛鼎 [ gāng dǐng ]
(一)、举鼎。(二)、比喻攘夺国家政权。(三)、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四)、《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餘,力能…
金籍 [ jīn jí ]
(一)、悬籍 金马门。犹金榜。唐 温庭筠《酬友人》:“寧復思金籍,独此卧烟林。”顾嗣立 注:“谢朓《始出尚书省》诗:…
万仞 [ wàn rèn ]
仞,古代计量单位:一仞(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万仞:古代八尺为仞,万仞,山极高。
黍尺 [ shǔ chǐ ]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
裁衣尺 [ cái yī chǐ ]
旧日常用的尺,可作为裁制衣服的量尺,故称为「裁衣尺」。也称为「裁尺」。
金闺籍 [ jīn guī jí ]
金门 所悬名牒,牒上有名者准其进入。后用以指在朝为官。《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既通 金闺 籍,復酌琼筵醴。…
纵黍尺 [ zòng shǔ chǐ ]
古代长度计算单位。以中等黍粒为准,百黍纵向长度相累为一尺。《宋史·律历志四》:“ 照 以纵黍累尺…… 瑗 以横黍累尺…
卷尺 [ juǎn chǐ ]
可以卷起来的尺:钢卷尺。皮卷尺。
鲁班尺 [ lǔ bān chǐ ]
亦作“ 鲁般尺 ”。木工所用的曲尺。《续文献通考·乐八》:“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 鲁般 传至於 唐 , 唐…
尺一 [ chǐ yī ]
(一)、亦称“尺一牘”、“尺一板”。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二)、指书信。
尺子 [ chǐ zi ]
导引钢笔或铅笔画线条或量尺寸的木尺或金属尺
案省 [ àn shěng ]
察看,验证。《汉书·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籍者,为二…
赤诏 [ chì zhào ]
尺诏。赤,通“ 尺 ”。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诏书为尺一、尺一板或尺诏。 宋 刘攽 《初调江阴主簿》诗:“青衫黄綬…
三笴 [ sān gǎn ]
谓九尺。笴,箭干,长三尺。
门籍 [ mén jí ]
(1).古代悬挂在宫殿门前的记名牌。长二尺,竹制,各书官员姓名、年龄、身份等。后改竹籍为簿册。册籍上有名方可出入。《…
【词语拼音】chǐ jí
【词语解释】(一)、书写军令、军功等的簿籍。《史记·循吏列传》:“﹝ 子产 为相﹞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张守节 正义:“言士民无一尺方板之籍书。”参见“尺籍伍符”。
(二)、指军籍。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金陵登览》:“有修武郎某人,脱尺籍,与其媪然指苦行,前后化钱帛,助土木,费以万计。”宋 岳珂《桯史·义騟传》:“义騟者,九江 戍校 王成 之鎧骑也。成 家世隶尺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