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善 [ rǎng shàn ]
犹掠美。《穀梁传·成公五年》:“伯尊 其无绩乎?攘善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言大臣得贤者谋,当显进其人,否则…
伐善攘羭 [ fá shàn rǎng yú ]
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熙攘 [ xī rǎng ]
熙熙攘攘:人群熙攘。
纷纷穣穣 [ fēn fēn ráng ráng ]
见“ 纷纷攘攘 ”。
纷纷穰穰 [ fēn fēn ráng ráng ]
见“紛紛攘攘”。
劳劳穰穰 [ láo láo ráng ráng ]
见劳劳攘攘。
穰灾 [ ráng zāi ]
攘灾;祛灾。穰﹐通"攘"。
急穣穣 [ jí ráng ráng ]
见“急攘攘”。
攘却 [ rǎng què ]
(一)、亦作“攘却”。驱逐,抵御。(二)、亦作“攘却”。退让。(三)、见“攘却”。
熙来攘往 [ xī lái rǎng wǎng ]
即“熙熙攘攘”
劳劳穣穣 [ láo láo ráng ráng ]
见“劳劳攘攘”。
劳劳嚷嚷 [ láo láo rāng rāng ]
见“劳劳攘攘”。
马如游龙 [ mǎ rú yóu lóng ]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攘卷 [ rǎng juàn ]
(一)、见“攘卷”。(二)、亦作“攘拳”。捋袖举拳。(三)、亦作“攘捲”。卷袖曲臂。
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也说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熙熙:和乐的…
争权攘利 [ zhēng quán rǎng lì ]
争权攘利(争權攘利) 见“ 争权夺利 ”。
壤壤 [ rǎng rǎng ]
同攘攘,纷乱的样子。
攘攘扰扰 [ rǎng rǎng rǎo rǎo ]
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多纷乱的样子。
攘手 [ rǎng shǒu ]
犹攘臂。《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及 关 东稍定, 陇 蜀 已清,其猛夫扞将,莫不顿足攘手,争言 卫 霍 之事。”参…
抢抢攘攘 [ chēng chēng rǎng rǎng ]
慌张忙乱貌。《白雪遗音·马头调·长生殿》:“慌的个明皇天子,抢抢攘攘,出了长安。”清侯方域《再与贾三兄书》:“足下抢…
纷纷攘攘 [ fēn fēn rǎng rǎng ]
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蜂嚷 [ fēng rǎng ]
犹蜂攘。
扰穰 [ rǎo ráng ]
见"扰攘"。
攘肱 [ rǎng gōng ]
犹攘臂。
扰穣 [ rǎo ráng ]
见“扰攘”。
【词语拼音】rǎng shàn
【词语解释】犹掠美。《穀梁传·成公五年》:“伯尊 其无绩乎?攘善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言大臣得贤者谋,当显进其人,否则为下相攘善,兹谓盗明。”《晋书·曹志郭象等传论》:“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子玄 假誉攘善,将非盗乎!”清 陆以湉《冷庐杂识·玉芝堂谈荟》:“前之失犹可言也,后之失既乖体要,且蹈攘善之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