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子 [ yào zǐ ]
[口]∶疟疾发疟子
发疟子 [ fā yào zi ]
患疟疾。
疟原虫 [ nüè yuán chóng ]
动物名。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血孢子虫目。是引起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以疟蚊为媒介,它会随着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肝细胞内繁殖…
痎痁 [ jiē shān ]
泛指疟症。亦指疟疾发作。
疟母 [ nüè mǔ ]
疟疾久不愈,气血亏损,瘀血结于胁下而成痞块,称“疟母”。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疟病》:“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
发脾寒 [ fā pí hán ]
发疟疾。
三日疟 [ sān rì nüè ]
疟疾三日一发者。
温疟 [ wēn nüè ]
中医指先发烧后发冷的疟疾。
间日疟 [ jiān rì nüè ]
由一种疟疾寄生虫(间日疟原虫 Plasmodium vivax)引起的疟疾,特点为每隔48小时反复发作。
齐后疟 [ qí hòu nüè ]
齐景公 曾长期患疟疾,后因以“齐后疟”借指疟疾。唐 王维《林园即事寄舍弟紞》诗:“地多 齐后 疟,人带 荆州 癭。”…
疾作 [ jí zuò ]
(一)、努力劳作。(二)、谓疟疾发作。
摆子 [ bǎi zi ]
疟疾:打摆子。
猪膏丸 [ zhū gāo wán ]
一种药名,主治疟寒热发歇,往来不定。
隔日疟 [ gé rì nüè ]
疟疾病之一种。比喻重复发作的毛病。
寒疟 [ hán nüè ]
中医指一种先寒后热按时发作的疟疾。
黄鹢 [ huáng yì ]
水鸟的一种。《太平御览》卷九二五引《录异传》:“弘公 者,吴兴 乌程 人,患疟经年。弘 后独至旁舍,疟发,有数小儿或…
疟疾 [ nüè ji ]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由蚊子传播,周期性发作。症状是发冷发热,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有的地区叫冷…
打摆子 [ dǎ bǎi zǐ ]
[释义](动)感染了疟病。 [构成]动宾式:打|摆子英文翻译1.[方] (患疟疾) suffer from mala…
逃疟 [ táo nüè ]
旧俗以为疟疾未发时可逃往他处以避之。《新唐书·宦者传上·高力士》:“ 力士 方逃疟 功臣阁 下, 辅国 以詔召, 力…
寒热病 [ hán rè bìng ]
即疟疾。 方光焘 《疟疾》:“初起的时候不过头痛,怕冷,怕热,倒也不十分在意;以为大约受了点外感,不久便可痊愈,后来…
闲歇热 [ xián xiē rè ]
亦作“间歇热”。发烧的一种类型,高热和无热交替出现。如疟疾有这种症状。
眴眴 [ xuàn xuàn ]
柔顺貌。《管子·小问》:“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 尹知章 注:“眴眴,柔顺貌。穀苗始则柔顺,故似孺子也。…
瘅疟 [ dān nüè ]
中医指疟疾的一种,主要症状是发高烧,打寒战,烦躁,口渴,呕吐等。
小停 [ xiǎo tíng ]
暂时停留;暂时停止。晋 王羲之《杂帖》:“小奴在此忽患疟,比数发,今日最为大,都轻疟耳。尚小停……须佳乃去。”《晋书…
痁疾 [ shān jí ]
(一)、疟疾。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年在中身,疢维痁疾。”宋 钱愐《钱氏私志》:“明节 刘后,一时遭遇,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