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司 [ yā sī ]
宋 时办理文书,狱讼的地方胥吏,多由当地有产业人户中差选。
押録 [ yā lù ]
即押司。
贋押 [ yàn yā ]
假冒的签押。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杨和王相字》:“司帑老于事王者,持券熟视久之,曰:‘尔何人?乃敢作我王贋押来脱吾…
股权质押 [ gǔ quán zhì yā ]
股权质押的概念 股权质押(Pledge of Stock Rights) 股权质押又称股权质权,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
押票 [ yā piào ]
旧时司法机关羁押刑事被告人所用之凭证。
京枣 [ jīng zǎo ]
大枣。《水浒传》第四五回:“押司週年,无甚罕物相送:些少掛麵,几包京枣。”
捉拿归案 [ zhuō ná guī àn ]
将潜藏或逃走的罪犯或嫌疑犯逮捕、押解或引渡到司法机关审讯结案。
罕物 [ hǎn wù ]
少见之物。《水浒传》第四五回:“押司週年,无甚罕物相送,些少掛麵,几包京枣。”
压解 [ yā jiě ]
押送;押运。
通缉 [ tōng jī ]
司法机关通令有关地区协同缉拿在逃的犯罪嫌疑人或在押犯人:通缉令。通缉逃犯。
法警 [ fǎ jǐng ]
司法警察。法院中担任逮捕或押送犯人、传唤当事人、证人和维持法庭秩序等职务的人员
行朱 [ xíng zhū ]
用朱笔在公文上圈押。《旧唐书·职官志二》:“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
起解 [ qǐ jiè ]
旧指押送犯人。解(jiè):押送。
二陈汤 [ èr chén tāng ]
用陈皮和陈麴合熬的汤汁,可以解酒。《水浒传.第二一回》:「押司必然伤酒,且请一盏醒酒二陈汤。」
临统 [ lín tǒng ]
犹制约。 宋 司马光 《谨习疏》:“於是申明军法,使自押官以上各有阶级,以相临统,小有违犯,罪皆殊死。”
署字 [ shǔ zì ]
在文书上签名。因签名是为了防止作伪,字亦常为行草书,故亦名押字或画押。唐 刘禹锡《送王司马之陕州》诗:“案牘来时唯署…
当典 [ dàng diǎn ]
当押和典押。亦指当铺。
押契 [ yā qì ]
(一)、抵押契约。(二)、定约押租。
画押 [ huà yā ]
旧时在公文、契约或供词上画花押或写“押”字、“十”字,表示认可:签字画押。
扣押 [ kòu yā ]
拘留;扣留:扣押人质。扣押赃物。
归案 [ guī àn ]
隐藏或逃走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被逮捕、押解或引渡到有关司法机关,以便审讯结案:将凶手捉拿归案。
典质 [ diǎn zhì ]
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移解 [ yí jiě ]
把犯人从原关押的地方押送到另一个地方。
当票 [ dàng piào ]
当铺所开的单据,上面写明抵押品和抵押的钱数,到期凭此赎取抵押品。
质累 [ zhì lèi ]
(一)、犹抵押。(二)、指作抵押的人质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