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蛮 [ róng mán ]
(一)、亦作“戎曼”。即 蛮氏。古族名。西戎 的一支。春秋 时分布于今 河南 颍河 上游一带。后为 楚 所灭。《左传…
蛮夷戎狄 [ mán yí róng dí ]
古代称东方少数民族为夷、南方为蛮、西方为戎、北方为狄。“蛮夷戎狄”即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国语.周语中》:“夫三军之所…
戎曼 [ róng màn ]
见“ 戎蛮 ”。
七戎 [ qī róng ]
古代泛称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墨子·节葬下》:“ 舜 西教乎七戎。”《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
雕趾 [ diāo zhǐ ]
犹雕脚。 晋 陆云 《盛德颂》:“戎寇蛮夷之墟,雕趾 肃慎 之国,莫非皇臣。”
鬲氏 [ gé shì ]
古国名。即 鬲国 。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有心奔 鬲氏 ,无计服戎蛮。”
戎阃 [ róng kǔn ]
犹帅府。 唐 白居易 《与师道诏》:“卿业重相门,位崇戎閫。” 唐 薛能 《冬日写怀》诗:“幕府尽平蛮,客留戎閫间。…
六戎 [ liù róng ]
我国古代西方戎族之六部。《周礼·夏官·职方氏》“五戎六狄” 郑玄 注引《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
玄方 [ xuán fāng ]
北方。《晋书·四夷传序》:“九夷北狄,被青野而亙玄方;七戎六蛮,緜西宇而横南极。”
内宄 [ nèi guǐ ]
部内部作乱。《书·舜典》“蛮夷猾夏,寇贼姦宄” 孔 传:“在外曰姦,在内曰宄。” 孔颖达 疏:“往者蛮夷戎狄猾乱华夏…
成阔 [ chéng kuò ]
阔别。《三国志·蜀志·许靖传》:“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駑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
赤款 [ chì kuǎn ]
忠诚恳挚的心意。《宋书·夷蛮传》:“累叶忠顺,越海效诚,远王纂戎,聿修先业,慕义既彰,厥怀赤款。”
戎狄 [ róng dí ]
亦作“ 戎翟 ”。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 荆 舒 是惩。”《国语·周语上》:…
周宣王 [ zhōu xuān wáng ]
帝号。姓姬名静,厉王之子。曾北伐玁狁,南征荆蛮、淮夷、徐戎,重振周室声威,完成中兴大业。在位四十六年,諡曰宣。
无质 [ wú zhì ]
(一)、没有诚信。《左传·襄公九年》:“要盟无质,神弗临也。”孔颖达 疏:“质,诚也。”《左传·昭公十六年》:“楚子…
九貉 [ jiǔ hé ]
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周礼·夏官·职方氏》:“﹝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痍毁 [ yí huǐ ]
创伤,破坏。《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三年》:“豫章王 嶷 为 荆 湘 二州刺史,领南蛮。嶷 罢,更以侍中 王奂 为之。…
南蛮 [ nán mán ]
(1).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礼记·曲礼下》:“其在 东夷 、 北狄 、 西戎 、 南蛮 ,虽大曰子。”《…
八蛮 [ bā mán ]
古谓南方的八蛮国。《周礼·夏官·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礼记·王制…
蛮氏 [ mán shì ]
(一)、古国名。在今 河南省 临汝县 西南,汝阳县 东南。《左传·成公六年》:“晋 伯宗、夏阳説、卫 孙良夫、宁相、…
戎仆 [ róng pú ]
犹戎御。《周礼·夏官·戎仆》:“戎僕,掌驭戎车。”《周礼·夏官·戎仆》:“戎僕中大夫二人。”孙诒让 正义:“戎僕亦谓…
刁蛮 [ diāo mán ]
刁钻蛮横:生性刁蛮。态度刁蛮。
獦獠 [ gé liáo ]
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以泛指南方人。《新唐书·南蛮》有记述:“戎、泸间有獦獠,居依山谷林菁,逾数百里。俗喜叛,持…
戎戎 [ róng róng ]
茂盛貌;浓密貌。《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毛 传:“襛,犹戎戎也。”《古文苑·张衡<冢赋>》:“乃树灵木,灵…
蛮争触斗 [ mán zhēng chù dòu ]
蛮、触:蛮氏、触氏。
【词语拼音】róng mán
【词语解释】(一)、亦作“戎曼”。即 蛮氏。古族名。西戎 的一支。春秋 时分布于今 河南 颍河 上游一带。后为 楚 所灭。《左传·昭公十六年》:“楚 子闻 蛮氏 之乱也与 蛮子 之无质也,使 然丹 诱 戎蛮子 嘉 杀之,遂取 蛮氏。”《公羊传·哀公四年》:“晋 人执 戎曼子 赤 归于 楚。赤 者何?戎曼子 之名也。”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历代州域形势一·戎蛮》:“河南 汝州 西南有 蛮城,即 戎蛮子国。哀 四年,楚 围 蛮氏,尽俘以归。”
(二)、泛指四夷。晋 张华《命将出征歌》:“重华 临帝道,戎蛮或不宾。”清 薛福成《代李伯相答彭孝廉书》:“吴、楚、秦、越,昔之称戎蛮者,今皆为中原腹地。”参见“四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