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晦 [ shuò huì ]
朔日和晦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最末一日。
晦朔 [ huì shuò ]
(一)、农历每月的末一天和下个月的第一天。(二)、从黑夜到天明:朝菌不知晦朔。
乖僞 [ guāi wěi ]
谬误。 明 杨慎 《丹铅续录·春秋》:“晦朔天之所有,取朔弃晦,乖伪之深者。”
无朔 [ wú shuò ]
《春秋》记载日蚀时间,有的只书日(干支)而不书朔,称为“无朔”。《元经》卷八“元嘉 十九年……秋七月甲戌晦日,日有蚀…
惠蛄 [ huì gū ]
蟪蛄。《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陆德明 释文:“惠,本亦作‘蟪’。”参见“蟪蛄”。
合见 [ hé jiàn ]
谓一同出现,同时出现。《后汉书·律历志下》:“月有晦朔,星有合见,月有弦望,星有留逆,其归一也,步术生焉。”
祥荚 [ xiáng jiá ]
蓂荚。传说 唐尧 时瑞草名。相传每月朔日始一日生一荚,十六日后一日落一荚,月晦而尽,故又名历荚。
宜春酒 [ yí chūn jiǔ ]
唐 代中和节用以祭神的酒。《新唐书·李泌传》:“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里閭酿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丰年。”
菌蟪 [ jūn huì ]
朝菌和蟪蛄。语本《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南朝 梁 陶弘景 《寻山志》:“悼菌蟪之危促,羡…
晦日 [ huì rì ]
(一)、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何以不日?晦日也。”《三国志·吴志·孙韶传》“会 翊 帐下,徐…
钧校 [ jūn xiào ]
考核校正。《汉书·律历志上》:“ 妄人 请与治历大司农中丞 麻光 等二十餘人杂候日月晦朔弦望、八节二十四气,钧校诸历…
管翰 [ guǎn hàn ]
笔。泛指文字笔墨。《晋书·文苑传·曹毗》:“子徒知辩其説而未测其源,明朝菌不可喻晦朔,蟪蛄无以观大年,固非管翰之所述…
风雨晦冥 [ fēng yǔ huì míng ]
风雨晦冥(風雨晦冥) 见“ 风雨晦暝 ”。
遵养晦时 [ zūn yǎng huì shí ]
遵养晦时(遵養晦時) 同“ 遵养时晦 ”。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一:“浮云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韬晦 [ tāo huì ]
韬,韬光;晦,晦迹。韬晦,即收敛锋芒,隐藏不露 愈事韬晦,群居游处,赤尝有言。——《唐书&m…
月尽 [ yuè jǐn ]
指旧历每月的最后一天。《魏书·律历志上》“章岁,五百五”原注:“古十九年七闰,闰餘尽为章。积至多年,月尽之日,月见东…
课历 [ kè lì ]
考核历法。《后汉书·律历志中》:“且课历之法,晦朔变弦,以月食天验,昭著莫大焉。” 宋 王安石 《谢赐历日表》之二:…
晦暝 [ huì míng ]
昏暗:风雨晦暝。也作晦冥。
晦景 [ huì jǐng ]
(一)、使日色昏暗。(二)、指晦日,晦节。
阴晦 [ yīn huì ]
阴沉;昏暗:天色阴晦。阴晦的脸色。
晦魄 [ huì pò ]
(一)、夜月。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旋璣迁斡,晦魄环照。”(二)、晦节之月。唐太宗《月晦》诗:“晦魄移中律,…
平朔 [ píng shuò ]
又称“恒朔”。我国古代历法家取月的平均日数为2(九)、5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用这种方法定出的每月…
历本 [ lì běn ]
历书。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僖宗 入 蜀 ,太史歷本不及 江 东,而市有印货者每差互朔晦。” 鲁迅 《…
闇晦 [ ān huì ]
隐晦;不明白。《淮南子·说林训》:“见之明白,处之如玉石;见之闇晦,必留其谋。” 高诱 注:“闇晦,不明。”
室属 [ shì shǔ ]
家属。《宋书·谢晦传》:“ 晦 之室属,縲仆狱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