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草丹 [ biàn cǎo dān ]
鹿韭 [ lù jiǔ ]
牡丹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郄蝉草 [ xì chán cǎo ]
丹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丹参》。
赤参 [ chì cān ]
丹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丹参》。
白庭砂 [ bái tíng shā ]
丹砂的一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丹砂》。
郝蝉 [ hǎo chán ]
丹参的别名。即郤蝉草。
丹荑 [ dān yí ]
指初生的赤芝。《文选·郭璞<游仙诗>》:“临源挹清波,陵岗掇丹荑。”李善 注:“《本草经》曰:‘赤芝,一名丹芝,食之…
生地黄 [ shēng dì huáng ]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地黄、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
萨日朗花 [ sà rì lǎng huā ]
草原上的山丹花,代表团结、早生贵子。
再生丹 [ zài shēng dān ]
中草药假苏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假苏》:“﹝假苏﹞ 贾丞相 称为再生丹, 许学士 谓有神圣功。”
金钱草 [ jīn qián cǎo ]
也叫活血丹、连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丛生,方形。花腋生,淡紫或粉红色。全草供药用,能清热利尿、消肿。
莽草膏 [ mǎng cǎo gāo ]
名称:莽草膏 别名:莽草膏 组成:莽草3分,牡丹半两,川椒1两,藜芦3分,芫花半两,川大黄1两,皂荚半两,附子3分。
百两金 [ bǎi liǎng jīn ]
(一)、牡丹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牡丹》。(二)、即珍珠伞。常绿小灌木。生于山坡丛林中,我国浙江、湖南…
木丹 [ mù dān ]
栀子的别名。《神农本草经》卷二:“巵子……一名木丹,生山谷。”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卮子》。
侯进忠 [ hóu jìn zhōng ]
明、凤阳人,字丹一。世袭千户,陞游击,工画,善草书,尤精射。
白丹 [ bái dān ]
白色的美石。亦泛指彩色的美石。《山海经·大荒西经》:“白木琅玕,白丹青丹。” 郭璞 注:“又有黑丹也。《孝经援神契》…
连钱草 [ lián qián cǎo ]
(一)、多年生匍匐草本。叶肾形至心脏形,花淡蓝紫色。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又称活血丹、金钱草。(二)、积雪草的…
鼠姑 [ shǔ gū ]
(一)、牡丹的别名。(二)、鼠妇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鼠妇》。
妍鄙 [ yán bǐ ]
犹美恶,好丑。 宋 苏轼 《雨中看牡丹》诗之三:“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
丹母 [ dān mǔ ]
指炼丹的元母。 唐 吕岩 《鄂渚悟道歌》:“丹砂一粒名千般,一中有一为丹母。” 宋 陆游 《杂书幽居事》诗:“炉常养…
丹飈 [ dān biāo ]
指迎风飘扬的红旗。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列丹飈於丰草,骋逸骑於平原。”
清热饮 [ qīng rè yǐn ]
组成:紫苏、陈皮、桔梗、枳壳、前胡、半夏、干葛、赤苓、赤芍、丹皮、生地、栀子、黄芩、甘草。
黑丹 [ hēi dān ]
黑色丹砂。古时认为是祥瑞之一。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陵出黑丹,阜出萐莆,山出器…
荧芝 [ yíng zhī ]
传说中的仙草。夜能发光。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荧芝可烛夜,田泉尝浣尘。” 元 张雨 李孝光 《灯花联句》…
井泉石 [ jǐng quán shí ]
石的一种。即牡丹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井泉石》:「释名,时珍曰:『性寒如井泉,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