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刑时效 [ xíng xíng shí xiào ]
行刑 [ xíng xíng ]
执行刑罚,有时特指执行死刑。
追诉期 [ zhuī sù qī ]
指按照刑法的规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权行为的有效期限。
夹棍 [ jiā gùn ]
旧时的一种刑具,用两根木棍做成,行刑时用力夹犯人的腿。
献楚 [ xiàn chǔ ]
指 春秋 时 卞和 向 楚王 献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怀才不遇,投效无门。
以刑去刑 [ yǐ xíng qù xíng ]
以刑去刑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
死刑缓期 [ sǐ xíng huǎn qī ]
全称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执行死刑的一种制度。法律规定:对于应该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
法场 [ fǎ chǎng ]
(一)、僧道做法事的场所;道场。(二)、旧时执行死刑的地方;刑场。
斩候决 [ zhǎn hòu jué ]
明 清 时代刑律谓将判处斩刑的犯人暂时监禁,候秋审、朝审后再决定是否执行。
鸣琴而治 [ míng qín ér zhì ]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不起诉 [ bù qǐ sù ]
我国人民检察院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作出的决定。违法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死缓 [ sǐ huǎn ]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略语。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
停刑 [ tíng xíng ]
停止执行刑罚。《晋书·刘聪传》:“ 聪 怒甚。 刘氏 时在后堂,闻之,密遣中常侍私敕左右停刑,於是手疏切諫, 聪 乃…
刑臣 [ xíng chén ]
古时指受过宫刑的阉人。即后来的宦官,太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行者甚众,岂唯刑臣。”《汉书·五行志上》:“刑臣…
麻槌 [ má chuí ]
用麻绞扎成的粗而短的鞭槌。旧时作为刑具。行刑前用水浸湿。也作一般打人的用具。
强鉏 [ qiáng chú ]
春秋时期郑国人,后来被来历公行判刖刑(把脚砍掉)。
西市 [ xī shì ]
旧时京城行刑的场所 西市待命。——清· 方苞《狱中杂记》
刑器 [ xíng qì ]
(一)、即刑鼎。古时铸刑书于鼎,因称刑鼎为刑器。《左传·昭公六年》:“火未出而作火以铸刑器。”《汉书·五行志上》:“…
式型 [ shì xíng ]
效法,取法。语出《诗·周颂·我将》:“仪式刑 文王 之典,日靖四方。” 朱熹 集传:“仪、式、刑,皆法也……言我仪式…
皂班 [ zào bān ]
旧时州县衙役三班中的一班,其职掌站堂行刑。亦泛指差役。
违法行为 [ wéi fǎ xíng wéi ]
亦称“非法行为”。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违法行为中只有违反刑事法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才是犯罪。对一切违法行为,…
桚指 [ zā zhǐ ]
旧时酷刑之一。即用桚子夹受刑人的手指。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比及下桚指,先浸了麻槌,行杖的腕头加气力。”
明劫 [ míng jié ]
指大臣用俸禄去豢养党羽,以权谋私。《韩非子·三守》:“凡劫有三:有明劫,有事劫,有刑劫……羣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
锁枷 [ suǒ jiā ]
旧时限制犯人行动的刑具。《红楼梦.第一回》:「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刽子手 [ guì zi shǒu ]
旧时直接执行死刑的人。现比喻镇压革命或屠杀人民群众的凶手。